[发明专利]一种耳鸣助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5605.2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崔杰;葛勇嘉;韩晓丽;肖灵;王晓东;蒋甲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鸣 助听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鸣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耳鸣助听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治疗耳鸣的掩蔽装置有FM杂音、助听器、专用耳鸣掩蔽器、耳鸣助听器四种。其中,FM杂音使用的掩蔽声可控可调性差,很难与患者的耳鸣声比较精确的匹配。助听器适用于感音性聋的患者,既能改善听力也可使耳鸣消失,但对无听力损失的耳鸣疗效不明显。专用耳鸣掩蔽器既不影响会话、又能充分掩蔽耳鸣,但对于耳鸣兼听力损失的患者,近期疗效不明显。由于助听器和专用耳鸣掩蔽器只具备单一的耳鸣掩蔽或者听力补偿功能,因此,只能满足少部分纯耳鸣或纯耳聋听障患者,满足不了为数众多的耳鸣兼耳聋患者的需求。耳鸣助听器是将耳鸣掩蔽器与助听器集成到一起的治疗设备,采用先进的联合治疗技术,用于伴有感音性聋的耳鸣的治疗。目前,先进的耳鸣治疗器的典型代表是TSG助听器。这种耳鸣助听器虽然能提供治疗耳鸣和听力损失两种功能,但仍有以下不足:一是助听功能仍为其主要功能,对于单纯的耳鸣患者实用性不高;二是耳鸣掩蔽声主要是音乐声,掩蔽声类型单一,不能满足不同患者对具有不同掩蔽声特征的掩蔽信号的需求;三是可操作性较差,不能满足用户最大限度自调的强烈需求;四是这种耳鸣助听器往往成本较高,其市场价令大部分伴有耳鸣的听障患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鸣助听器来解决现有的耳鸣助听器功能模式不够灵活、掩蔽声类型单一和可自调性差等问题,以满足众多的耳鸣兼耳聋患者的不同需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提出了一种耳鸣助听器,所述的耳鸣助听器包括:耳鸣掩蔽模块和听力补偿模块,
所述的耳鸣掩蔽模块包括:信号发生和预存储单元、掩蔽信号处理单元和掩蔽信号输出单元;
所述的听力补偿模块包括:音频信号输入单元、音频信号处理单元、音频信号输出单元;
其特征在于,该耳鸣助听器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预设置单元、语音分类器和选择单元;
所述的预设置单元,用于选择耳鸣掩蔽、听力补偿或耳鸣掩蔽兼听力补偿中的任一种功能模式,并输入相关的预设置参数;
所述的语音分类器,用于根据接收的信号依次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最终确定声场环境;根据所述的预设置单元选择的功能模式和确定的声场环境选择信号处理算法及调整信号处理算法中的参数,并进行优化组合,其中,对于耳鸣掩蔽功能模式,所述的语音分类器控制所述的信号发生和预存储单元中掩蔽信号的来源是白噪声还是预存储的音乐声及选取所述的掩蔽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处理带宽;对于听力补偿功能模式,所述的语音分类器将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单元采用的包括增益调整控制、压缩放大、降噪、自适应反馈抑制、风噪声抑制和回声阻断在内的信号处理算法及调整信号处理算法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得到相应的聆听程序;
所述的选择单元,用于开启所述的语音分类器,以根据所述的预设置单元选择的功能模式进行工作。
所述的掩蔽声类型采用宽带噪声、窄带噪声或音乐声。
所述的声场环境采用安静环境、噪音环境或音乐环境。
所述的信号发生和预存储单元,用于生成作为掩蔽信号来源的数字化的白噪声信号或预存储特定格式的音乐声;
所述的掩蔽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的数字化的白噪声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提取掩蔽声信号;
所述的掩蔽信号输出单元,用于将生成的掩蔽声信号经过DA转换和抗映像滤波后输出。
所述的数字化的白噪声信号是高斯白噪声。
所述的掩蔽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带通滤波器,该掩蔽信号处理单元对带通滤波器20Hz~16000Hz范围内的频带进行频带划分,频带数在10~25之间。
所述的带通滤波器采用的是直接型IIR滤波器。
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指向性麦克风,所述的指向性麦克风用于将音频信号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对电信号进行噪声初步抑制;
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入单元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抗混叠滤波、模数转换、增益调整控制、压缩放大、降噪、自适应反馈抑制、风噪声抑制和回声阻断处理;
所述的音频信号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经过DA转换和抗映像滤波后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