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生高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6489.6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林;许爱萍;刘书佳;陈洪宇;史林兴;王永;康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长林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唐永 |
地址: | 1364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新品种、新播种方法的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型大宗农作物品种之一。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花生营养丰富,种子含脂肪50%~58%,蛋白质30%左右。花生油的油气清香,在植物油中品质最佳。花生仁能制成各种人们喜爱的食品,因此花生在我国南北地区被大面积的种植。在吉林省双辽市,花生已成为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越来越受到市委领导的重视。但传统种植方法不科学,多年重茬种植,而且花生品种老化、退化,部分农户自留花生种子比较多,田间管理粗放,种植农户管理不科学,技术落后,这些因素都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花生高产栽培方法,该方法改变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株数,增加了花生的产量,进而为农民增加了收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花生高产栽培方法的栽培步骤如下:
⑴整地施肥
选地:沙性土壤;
整地:花生整地要“早净深”的原则,“早”是早整地,“净”是土地要清理干净,“深”是旋耕深度在25-30厘米;
施肥:①旋耕之前施农家肥每公顷40立方米,肥料分布均匀;②施复合肥每公顷900-1100斤,其中60%在旋耕之前洒入地面,肥料分布均匀;
⑵种子处理
晒种:在剥壳前3-5天选晒1-2天;
剥壳:种地前1-2天剥壳;
拌种:用花生专用杀菌剂拌种;
⑶选种
选择粒大饱满,色泽鲜艳,活力强的种粒作种,选择时除去霉变粒、破损粒、异型粒、种子发芽势在80%以上,种芽率95%以上;
⑷播种
温度要求:花生播种前5天土壤温度稳定到12-15度,雨后抢商播种,
播种时间:比传统栽培花生早10-15天,
播种方法:用大垄三行机器一次性完成播种,播种同时施第⑴步中剩余的40%复合肥和每公顷5-10斤杀虫剂,垄距1.2米,每垄种三行花生,花生行距38厘米,开沟穴播,每穴两株,穴距12-15厘米;中耕:三行中间小沟在盛花期中耕一遍,沟深度5厘米,沟上宽10厘米, 垄边沟中耕两遍,边沟深度为12厘米,沟底宽10厘米,沟上宽14厘米;
⑸田间管理
播种后喷洒一次除草剂:在地面湿润时进行,如地面干旱,则两车作业,前车喷水,后车喷药,并适时查苗补种;
在花生生育期喷施花生叶面肥及杀菌药2-3次;
⑹收获
收获时间根据花生成实度而定,做到三看,一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部叶片大部分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时中片不再闭合,二看荚果,多数荚果网纹清楚,果壳内海绵层有黑色光泽,籽粒饱满,种皮发红,三看气温变化,昼夜平均温度下降至15度以下;
收获方法:在收获前12-16天深趟一遍,在下霜之前及时收获,如遇霜打,应延后几天待气温回升再收,收获时先用拉刀拉一遍,田间状态下晒1-2天,再人工检果铺放,田间晾晒3-7天,拉回即可脱果。
所述步骤⑴整地施肥中的早整地是指吉林省花生种植区在5月1日前旋耕完毕。
所述步骤⑷播种中播种时间比传统栽培花生早10-15天,是指吉林省花生种植区在5月1日至5月15期间播种。
所述步骤⑹在吉林省花生种植区的收获时间是9月18日-9月22日。
该栽培方法最佳栽培步骤如下:
⑴整地施肥
选地:沙性土壤;
整地:花生整地要“早净深”的原则,“早”是早整地,“净”是土地清理干净,“深”是旋耕深度在25厘米;
施肥:①旋耕之前施农家肥每公顷40立方米,肥料分布均匀,②复合肥每公顷1000斤,其中60%在旋地之前洒入地面,肥料分布均匀;
⑵种子处理
晒种:在剥壳前5天选晒2天,
剥壳:种地前1天剥壳
拌种:用花生专用杀菌剂拌种;
⑶选种
选择粒大饱满,色泽鲜艳,活力强的种粒作种,选择时除去霉变粒、破损粒、异型粒、种子发芽势在80%以上,种芽率95%以上;
⑷播种
温度要求:花生播种前5天土壤温度稳定到14度,雨后抢商播种,
播种时间:比传统栽培花生早12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长林,未经王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6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