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肿瘤药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7051.X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莉;王海波;田敏;秦向阳;向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22 | 分类号: | C07D233/22;C07D233/20;A61K31/416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谢钢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药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结构,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乳腺癌和卵巢癌则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肝癌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我国现有癌症患者死亡率逾30%,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因素。
药物治疗已成为对恶性肿瘤有效而又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201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额约为600亿美元。
临床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其中化疗药物主要有烷化剂铂络合物抗肿瘤药物、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破坏DNA的抗生素等。此外,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目前临床上常用一些药物有喜树碱、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然而,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存在着选择性较差、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仍是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氮氧自由基类药物结构,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氮氧自由基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结构,该类化合物对胃癌、肝癌、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结构通式如下:
R1至R5独立的选自H、NO2、OH、卤素、OCH3;一种优选的方案是:R1至R5中四个取代基为氢,例如R2为OH,R1、R3、R4、R5均为H。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是:R1至R5中三个取代基为氢,例如R1为OH,R2为NO2,R3、R4、R5均为H。所述的卤素为F、Cl或Br。最优选的方案是R1至R5之一为羟基,其余为氢。
上述化合物的合成以R1~R5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与2,3-二甲基-2,3-二羟胺基丁烷进行缩合而成,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合成途径,可以得到下述结构药物:
上述药物可加入一种或多种药物载体或赋形剂,制备成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颗粒剂或乳剂。通过体外药效学试验证明:该类药物对肝癌、胃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且耐药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1的抗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药效学实验;
图2为化合物2~6抗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实验;
图3为化合物1的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药效学实验;
图4化合物2~6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
将1.22 g(10.0 mmol)对羟基苯甲醛和1.48 g(10.0 mmol)二羟胺溶于50 mL甲醇中,回流反应24 h。有大量白色不溶物生成,过滤,滤饼用少量甲醇洗涤。将滤饼悬浮于50.0 mL CH2Cl2中,冰水浴冷却,加入30.0 mL NaIO4(1.7 g)水溶液,搅拌15 min后停止反应。静置分层后,水相用CH2Cl2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干燥过夜,过滤,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纯化得产物1.12 g,产率45%。Mp: 137-139℃. Rf=0.33 (CHCl3/CH3OH, 20:1). EI-MS(m/z) 250.1[M]+. IR(KBr) 3340 (OH); 1590, 1450, 1380, 880, 800, 690 cm-1. Anal. Calcd forC13H17N2O3: C, 62.64; H, 6.87; N, 11.24. Found: C, 62.71; H, 6.94; N, 11.18. ESR: aN = 8.18 G, g = 2.00994.
实施例2:化合物2的合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7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