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7208.9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峰;秦浩;柳军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注浆加筋 碎石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加筋碎石桩是加筋材料在碎石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其是在碎石桩桩体内铺设或在外面包裹土工合成材料,从而限制碎石桩的侧向变形。既可以保留传统碎石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上的优点:提高地基刚度和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竖向排水作用,减少了地基固结变形的时间;也可以消除传统碎石桩的不足之处:传统碎石桩需要桩周土对其的侧限来保证桩体的强度及承载力,当侧限不足时,桩体(特别是桩顶附近桩体)极易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发生鼓胀或剪切破坏。但是加筋碎石桩虽然在抗压方面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但基本不具有抗拔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当构筑物基础出现上拔荷载时抗拔的需要。当地下水位抬升或受风荷载作用等因素,原先承受抗压荷载的建筑、桥台和油罐等构筑物基础会承受上拔荷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了桩体的抗压承载力及抗拔承载力的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桩体中固定加筋材料,然后向桩体中增设锚管并填充碎石,最后向加筋碎石桩中注浆即可。
所述的锚管在振冲法施工时在振冲碎石填料前打入,该锚管深入加筋碎石桩桩底土层,深度为2-3倍桩体直径,锚管位于加筋碎石桩桩体的中央。
所述的锚管上设有注浆孔。
所述的加筋材料为竖向放置圈成圆筒状以包裹碎石填料的加筋材料,该加筋材料位于桩体的顶部以下,其长度为2-3倍桩体直径。
所述的加筋材料为水平向每隔0.2-0.3m间距放置的加筋材料,该加筋材料自桩体顶部向下间隔设置,与桩体直径相同,最下端的加筋材料距桩顶距离为2-3倍桩体直径。
所述的加筋材料包括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
所述的注浆采用高压注浆泵施加注浆压力,使水泥浆液通过锚管上的注浆孔注入桩体内的碎石间隙。
所述水泥浆液为水与水泥重量比达0.3-0.5的混合浆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快地基排水固结,进一步提高了桩体的抗压承载力,并使桩体具有抗拔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碎石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碎石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竖向加筋材料、2为横向加筋材料、3为碎石填料、4为锚管、5为水泥浆扩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施工机械就位合格后,采用振冲器对好孔位进行成孔,成孔时利用振冲器的自重缓慢下降,达到设计孔深即可停止,成孔后,在孔内放入制作好的竖向加筋材料1,竖向加筋材料1为土工格栅,长度为3倍桩体直径,然后打入锚管4,该锚管4深入加筋碎石桩桩底土层,深度为2倍桩体直径,锚管4位于加筋碎石桩桩体的中央,锚管4上的注浆孔开口直径为8mm,螺旋型布置,单面孔间距300mm,孔眼侧做倒刺,既可保护出浆孔眼又可加强锚管与注浆体的结合,然后灌入碎石填料3振密成桩。成桩后,先保持桩体的排水性能,以加快复合地基的排水固结,待地基固结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锚管4中插入注浆软管至锚管底部,用高压灌浆泵将搅拌机内的水泥浆加压注入锚管4中,使水泥浆通过锚管上的孔洞注入桩体碎石填料3与地基土孔隙内,水泥浆液为水与水泥重量比达0.3的混合浆液,在桩体的底端出现由水泥浆液形成的水泥浆扩大头5,边注浆边提升注浆管,注浆至锚管4与地面切口处,最后拔出注浆管,即完成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得到的碎石桩结构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一种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施工机械就位合格后,采用振冲器对好孔位进行成孔,成孔时利用振冲器的自重缓慢下降,达到设计孔深即可停止,成孔后打入锚管4,该锚管4深入加筋碎石桩桩底土层,深度为3倍桩体直径,锚管4位于加筋碎石桩桩体的中央,锚管4上的注浆孔开口直径为8mm,螺旋型布置,单面孔间距300mm,孔眼侧做倒刺,既可保护出浆孔眼又可加强锚管与注浆体的结合,然后灌入碎石填料3振密至距桩顶3倍桩体直径位置,在孔内放置与桩体直径相同的横向加筋材料2,再灌入0.3m厚的碎石填料3振密,再在孔内放置加筋材料2,如此直至桩顶,横向加筋材料2为土工织物。成桩后,先保持桩体的排水性能,以加快复合地基的排水固结,待地基固结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锚管4中插入注浆软管至锚管底部,用高压灌浆泵将搅拌机内的水泥浆加压注入锚管4中,使水泥浆通过锚管上的孔洞注入桩体碎石填料3与地基土孔隙内,水泥浆液为水与水泥重量比达0.3的混合浆液,在桩体的底端出现由水泥浆液形成的水泥浆扩大头5,边注浆边提升注浆管,注浆至锚管4与地面切口处,。最后拔出注浆管,即完成后注浆加筋碎石桩的制作,得到的碎石桩结构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7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本地IP接入的NAT遍历
- 下一篇:CNT-特制复合材料海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