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8142.5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林涛;其力格尔;王纯;刘卫国;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B60R22/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锁止 功能 安全带 结构 | ||
1. 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包括安全带锁舌结构上端的连接安全带织带(3)的框架(1)和安全带锁舌结构下端的插销(2),框架(1)的中间为框架孔(10),其特征在于:框架孔(10)的上侧设置有上啮合块(11),框架孔(10)的下侧设置有下啮合块(12),上啮合块(11)与下啮合块(12)之间形成穿过安全带织带(3)的缝隙(30),上啮合块(11)与下啮合块(12)构成联动锁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孔(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拨块(13),两侧的拨块(13)分别与框架(1)的侧边铰接,上啮合块(11)的左右两端与框架(1)的侧边铰接,上啮合块(11)的左右两端与拨块(13)上端啮合,上啮合块(11)的下侧为上锁止块(110),下啮合块(12)的左右两端与框架(1)的侧边铰接,下啮合块(12)的左右两端与拨块(13)下端啮合,下啮合块(12)的上侧为下锁止块(120),上啮合块(11)与下啮合块(12)分别向不同侧倾斜,上锁止块(110)与下锁止块(120)之间形成穿过安全带织带(3)的缝隙(30),上啮合块(11)与下啮合块(12)通过拨块(13)构成联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啮合块(11)的左右两端铰接轴下方设置有安全销孔(140)以及穿过框架(1)侧边和安全销孔(140)的锁住上啮合块(11)的安全销(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1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弧形的凹坑(130),上啮合块(11)的左右两端铰接轴的下方为弧形的上凸轮(111),上凸轮(111)与拨块(13)上端的凹坑(130)啮合,下啮合块(12)的左右两端铰接轴的上方为弧形的下凸轮(121),下凸轮(121)与拨块(13)下端的凹坑(130)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啮合块(11)上侧和下啮合块(12)下侧中心设置有横向的啮合块轴孔(40),上啮合块(11)通过横向的贯穿框架(1)侧边上端和啮合块轴孔(40)的啮合块销轴(41)与框架(1)铰接,下啮合块(12)下侧通过横向的贯穿框架(1)侧边下端和啮合块轴孔(40)的啮合块销轴(41)与框架(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块(13)的中心设置有拨块轴孔(131),拨块(13)通过贯穿框架(1)侧边中部和拨块轴孔(131)的拨块销轴(132)与框架(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啮合块(11)上侧为圆弧形凸起表面,框架(1)的上侧边的下表面为圆弧形内凹表面,上啮合块(11)上侧紧靠框架(1)的上侧边的下表面,下啮合块(12)下侧为圆弧形凸起表面,框架(1)的下侧边的上表面为圆弧形内凹表面,下啮合块(12)下侧紧靠框架(1)的下侧边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销(14)采用注塑销。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销(14)的轴心与上啮合块(11)的铰接轴的轴心距离为3至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锁止块(110)的下侧和下锁止块(120)的上侧为圆弧形粗糙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81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