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9175.1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顾隽婕;吕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20 | 分类号: | C23C18/20;C23C18/40;B32B9/04;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电磁波 屏蔽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秸秆及覆盖在秸秆表面的铜膜组成,具体为将秸秆表面进行改性,引入活性基团巯基或氨基,通过白组装反应,吸附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与秸秆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然后催化化学镀铜,使得铜镀层与秸秆表面之间通过Cu-Ag金属键及Ag-S或Ag-N化学键相连接;由于铜镀层是原位生成,且与秸秆表面是金属键及化学键作用力,使得铜镀层与秸秆之间的剥离强度极大提高,形成“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清洁秸秆:将秸秆漂洗、烘干;
2)秸秆表面改性:将清洁后的秸秆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3~5分钟,取出,烘干;
3)秸秆表面活化:将改性后的秸秆放入银纳米粒子溶胶溶液中,放置1小时,取出洗净;
4)化学镀铜:将活化后的秸秆浸泡在铜化学镀液中,于室温化学镀5~30分钟,取出洗净,烘干,制得“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
其中,秸秆为麦秸秆、稻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或棉花秸秆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铜膜/秸秆的重量比为1/3~1/10;
其中,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溶质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1-丁醇或丙酮中的任意一种;硅烷偶联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5%;
其中,银纳米粒子溶胶溶液的配方是溶剂为去离子水,溶液中各种溶质浓度分别为:
硝酸银浓度 0.02g/L;
柠檬酸钠浓度 0.04g/L;
硼氢化钠 0.01g/L;
其中,铜化学镀液的配方是溶剂为去离子水,溶液中各种溶质浓度分别为:
硫酸铜浓度 10~15g/L;
硫酸镍浓度 1.5~2g/L;
酒石酸钠钾浓度 50~70g/L;
碳酸钠浓度 7.5~10g/L;
氢氧化钠浓度 10~12g/L;
葡萄糖浓度 18~2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1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