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沟槽式MOS器件的工艺监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9707.1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6 | 分类号: | H01L21/6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槽 mos 器件 工艺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沟槽式MOS器件的工艺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功率器件(Power Device)作为一种新型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如磁盘驱动、汽车电子等领域。功率器件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负载,例如输出整流器要求能够在输入20V电压而输出大约3.3V电压和输入10V电压而输出大约1.5V电压;并且要求能够具有10V至50V范围的衰竭电压。而现有的MOS晶体管等器件无法满足上述需求,例如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s)的衰竭电压范围大约在0.5V,因此,为了满足应用的需要,各种功率器件成为关注的焦点。
功率器件具有输入阻抗高、低损耗、开关速度快、无二次击穿、安全工作区宽、动态性能好、易与前极耦合实现大电流化、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常用的功率器件有沟槽式MOS器件(Trench MOS)、平面扩散式MOS器件等,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沟槽式MOS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N+掺杂的半导体基底10;形成在半导体基底10上的外延层11,所述外延层11为N-掺杂;形成在所述外延层11表面的掺杂阱12,所述掺杂阱12为P型掺杂;贯穿所述掺杂阱12的沟槽;栅介质层13,覆盖所述沟槽的底部和侧壁;栅电极14,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13上,填满所述沟槽;源区15和源区17,形成在所述沟槽两侧的掺杂阱12内,与所述栅介质层13相邻,为N+掺杂;体区16和体区18,形成在所述掺杂阱12内,为P+掺杂。
图1中包括了2个对称的沟槽式MOS器件,具体的,半导体基底10、外延层11、掺杂阱12、源区15、栅介质层13和栅电极14构成了其中一个沟槽式MOS器件,其中半导体基底10作为漏极,源区15作为源极,外延层11和源区15之间与栅介质层13相邻的掺杂阱12的部分作为沟道区,体区16与掺杂阱12的掺杂类型相同,用作体电极;半导体基底10、掺杂阱12、源区17、栅介质层13和栅电极14构成了另一个沟槽式MOS,其中半导体基底10作为漏极,源区17作为源极,外延层11和源区17之间与栅介质层13相邻的掺杂阱12的部分作为沟道区,体区18与掺杂阱12的掺杂类型相同,用作体电极。由于外延层11以及栅介质层13的形状呈“U”形,因而该类沟槽式MOS器件又称为UMOS晶体管。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沟槽式MOS器件的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随着栅极电压的不断增大,在软击穿点(soft breakdown)A之前,栅极漏电流较小,不随栅极电压的增大而改变;在软击穿点A和硬击穿点(hard breakdown)B之间,栅极漏电流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在硬击穿点B之后,栅电容被击穿,栅极漏电流迅速增大。
理论上而言,对于同一批次下生产,即在特定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多个沟槽式MOS器件,其期望的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各个器件之间的偏差较小,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沟槽的刻蚀过程、栅介质层的形成过程都会造成器件的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的波动和改变,因此,现有技术通常利用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来进行工艺监控(process monitor)。
仍然参考图2,现有技术的工艺监控过程中并不会对每个器件都绘制出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而是在确定期望曲线之后在其中仅选取一个或两个点进行监控。例如:选取软击穿点A之前的监控点C,在待监控的器件的栅极施加监控点C对应的栅极电压(图2中约为15V),检测其相应的栅极漏电流,监控各个器件在该栅极电压下的栅极漏电流是否稳定;或者选取硬击穿点B之后的监控点D,在待监控的器件的栅极施加监控点D对应的栅极漏电流(图2中约为1mA),检测其相应的栅极电压,监控各个器件在该栅极漏电流下对应的栅极电压是否稳定。
但是,现有技术在工艺监控过程中,选取的监控点往往是在软击穿点A之前,即施加在栅极上的检测电压小于软击穿点A对应的栅极电压,其对应的栅极漏电流的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小,因而无法检测出个别器件的工艺偏移导致的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的偏移问题,工艺监控的效果较差;另外,现有技术还往往将监控点选取在硬击穿点B之后,即施加在栅极上的检测电流大于硬击穿点B对应的栅极漏电流,其对应的栅极电压的变化范围也很小,也无法检测出器件的工艺偏移导致的栅极漏电流-栅极电压曲线的偏移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阳极保护折流杆酸冷器
- 下一篇:一种冰箱门体拉手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