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片泵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9830.3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2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培金;屠宝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44 | 分类号: | F04C2/34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泵。
背景技术
叶片泵主要由泵体、设于泵体内的叶片、转子、配流板及侧板构成,泵体上设有吸油口及压油口,其中,转子通过电机或发动机经传动轴带动转子在泵体内作旋转运动,转子的周向端面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叶片的转子槽,叶片处于该转子槽内,并借助于离心力和叶片根部的油压力,沿转子作径向运动,使泵体内形成封闭腔。从而完成叶片泵的吸油及压油(排油)。然而,由于其需要沿转子径向运动,所以叶片的尺寸略小于叶片槽的尺寸,叶片在转子槽中运动,叶片一方面可沿转子径向运动,同时也会处于转子槽内沿转子的轴向进行运动,如若叶片处于转子槽内轴向运动与设于转子两侧的配流板或侧板发生接触时,会导致配流板或侧板的刮伤或叶片被卡于配流板或侧板上,不仅降低了叶片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造成了叶片泵的容积率下降或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叶片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片泵,包括有泵体、设于泵体上的传动轴、套设于转动轴上的配流板、侧板及设于配流板与侧板之间的转子,转子的周面上均布有若干转子槽,转子槽内设有与其呈滑移配合的叶片,所述的泵体上设有吸油口及压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及配流板与转子之间分别对称的设有使转子上转子槽内的叶片沿转子轴向定位的压力平衡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侧板、配流板与转子之间分别对称的设置压力平衡件,使得转子上转子槽内的叶片朝向侧板及配流板的两侧(即沿转子轴向的两侧)受到了压力平衡件的定位,防止转子在运转过程中,叶片在其转子槽内轴向移动而与侧板或配流板接触导致叶片、侧板或配流板的刮花或泵体被研死;从而达到了运行稳定、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相对传统的叶片泵而言,其在运行中出现刮花或研死后需要频繁的进行维修,而本发明则避免了叶片与侧板及配流板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了生产及维修的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配流板及侧板与转子之间的压力平衡件分别包括有设于侧板朝向转子一端端面上的均压槽及设于配流板朝向转子一端端面上的均压槽,均压槽包括有均压贮油部分及一端与均压贮油部分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连接的进油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力平衡件设置为设于侧板及配流板上的均压槽,并且均压槽包括有均压贮油部分及进油部分,这样设置后,采用油压对叶片的位于转子上的轴向两侧进行定位,使侧板及配流板与转子之间产生微离,有利于油膜的形成,使叶片的轴向定位得到保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配流板及侧板上的均压贮油部分分别为绕配流板及侧板半周设置的均压凹腔,进油部分为一端与均压凹腔导通,另一端与外部导通的阻尼孔。
其中,均压凹腔由两段弧状缺槽组成,两段弧状缺槽之间通过阻尼孔连接导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叶片沿转子轴向的两侧受压均匀,并且均压凹腔由两段弧状缺槽组成,两段弧状缺槽之间通过阻尼孔连接导通,这样加工方便,可减少加工工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配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克玛液压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源光网络及其保护倒换方法
- 下一篇:转炉风机自动调速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