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9963.0 | 申请日: | 201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8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78 | 分类号: | A61B5/047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脑电类产品的导线电极,用于脑电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具体说是一种耳电极。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电极广泛应用于国产、进口脑电图仪,用于脑电信号的采集和传输。现有的耳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夹子,所述夹子包括铰接的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及弹簧。但是,现有的耳电极还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耳电极主体结构是有棱角的塑料夹子,耳电夹的采集信号电极与病人为点接触,在临床使用时,容易对病人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感。
2、耳电极夹子外形为较为宽大的方形,易与病人发生除检测部位外的接触。
3、采用铜电极或不锈钢电极。易产生极化电压,采取信号的灵敏度较低,信号的漂移时间较长。
4、耳电极的线缆连接处缺少保护,影响使用寿命。
5、耳电极夹子的夹持处为平滑面,使医护人员使用时易发生滑手的现象。
如何设计一种耳电极,其结构合理,不会造成对病人的损伤或不适感,使用操作方便,提高采取信号的灵敏度,减少信号的漂移时间,延长使用寿命。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耳电极,其结构合理,不会造成对病人的损伤或不适感,使用操作方便。另外,可以提高采取信号的灵敏度,减少信号的漂移时间,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耳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夹子,所述夹子包括铰接的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及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板及下夹持板均为腰果形状,上夹持板及下夹持板外侧面为圆滑的弧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持板前部夹持面上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面为平面,所述下夹持板前部夹持面为内凹面,所述金属电极为设置在内凹面底部的平板形金属电极,平板形金属电极连接一线缆一端,所述线缆穿过下夹持板从下夹持板后端伸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凸起为圆台状,所述内凹面与圆台状凸起吻合。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夹持板后端手指捏持面上设置凹凸防滑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金属电极为纯银或氯化银制成的一体结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从下夹持板后端伸出一段上套有保护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夹持板均为塑料注塑成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耳电极夹子的上、下夹持板均采用腰果形,外形美观,使用方便,不易与病人发生除检测部位外的接触。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上、下夹持板外侧面采用的圆滑弧面设计,不会出现尖棱损伤病人的皮肤,也不易使病人产生不适感。同时,也解决了因夹子表面毛刺引起的信号漂移问题。
2、本发明采集信号的平板形金属电极与病人采用平面接触,避免了点接触对病人身体的损伤。
3、本发明采用纯银或氯化银做电极件,取代了之前的铜电极或不锈钢电极。从而减少了极化电压,提高了采取信号的灵敏度,缩短了信号的漂移时间。
4、本发明耳电极的线缆连接处连接保护管,保护线缆中与夹子的连接部位,延长使用寿命。
5、本发明在上、下夹持板后端手指捏持面上设置凹凸防滑纹,使医护人员使用时不会发生滑手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耳电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耳电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耳电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为本发明一种耳电极的实施例,包括金属电极、夹子,所述夹子包括铰接的上夹持板1与下夹持板4及弹簧。所述上夹持板1及下夹持板4均为腰果形状,上夹持板1及下夹持板4的外侧面为圆滑的弧面。
在上夹持板1前部夹持面上设置凸起1-1,所述凸起1-1的顶面为平面,所述下夹持板4前部夹持面为内凹面,所述金属电极为设置在内凹面底部的平板形金属电极,平板形金属电极连接一线缆3一端,所述线缆3穿过下夹持板4从下夹持板4后端伸出。所述的金属电极为纯银或氯化银制成的一体结构。
上述上夹持板1前部夹持面上的凸起1-1可以为圆台状,所述下夹持板4前部夹持面上的内凹面与圆台状凸起1-1吻合。
在上、下夹持板1、4后端手指捏持面上分别设置凹凸防滑纹1-2、4-1。凹凸防滑纹1-2、4-1的形状为均匀排列的月牙形或波浪形凸条。
在上述线缆3从下夹持板4后端伸出一段上套有保护管2。
上述上夹持板1及下夹持板4均为塑料或类似绝缘材料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