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藤的N型高效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0577.3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袁理春;武逵;唐合柱;陈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围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61200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藤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藤的高效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为防己科天仙藤属攀缘高大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的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山野沟谷雨林阔叶树林中,高达10m以上。以黄藤为原料生产黄藤素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及加强机体防卫机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多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到医药制药领域。黄藤属野生药物资源,资源量小,分布分散,中药制药工业以采集和消耗大量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使这一药用植物资源很快急剧减少,濒于枯竭。目前,在我国原生主产区,多采用林下 “乔、灌、藤”结合的模式进行人工栽培方法获取原料。但由于黄藤素的积累多集中在植株100cm以下的根茎部分,目前的栽培方法往往形成高大的黄藤植株,可加工藤茎生物量少,植株徒长,原料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黄藤栽培方法往往形成高大的黄藤植株,可加工藤茎生物量少,植株徒长,原料产量低的缺陷和不足,其目的是为黄藤大面积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可加工藤茎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和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黄藤藤茎的N型埋压和藤蔓生长控制两个步骤,当藤蔓生长高度超过2m时,沿支撑架1m高度处将藤蔓呈45℃角向下折回,再在藤蔓着地处刻伤并埋压,剩余的藤蔓固定成直立继续生长,如此重复,使地上藤茎成往复的N型;所述的藤蔓生长控制是在黄藤生长过程中,通过修剪控制黄藤藤蔓过密和过多徒长,有利于N型藤蔓增粗和有效成分积累。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增加可用藤茎数量3-4倍,增加黄藤有效产量30-40%。因此本发明可为改进黄藤栽培方法,提高黄藤根茎产量提供技术指导,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下列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实施例1: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藤茎的N型埋压:
当藤蔓生长高度超过2m时,沿支撑架1m高度处将藤蔓呈45℃角向下折回,再在藤蔓着地处刻伤并埋压,剩余的藤蔓固定成直立继续生长,如此重复,使地上藤茎成往复的N型;
二、藤蔓生长控制:
藤蔓生长控制是通过修剪控制黄藤藤蔓过密和过多徒长,有利于N型藤蔓增粗和有效成分积累。
三、栽培管护
除上述方法不同外,其它栽培、管护方法与目前种植方法相同。
四、效果比较(详见表1)
与现有种植方法进行效果比较,采用本发明方法,单株可用藤茎数量为5-6根,增加了3.5倍,单株藤茎鲜产量增加了3.32倍,每亩可增加藤茎鲜产量1450千克,每亩增加黄藤干品产量207.5千克,提高36.9%,每亩增加效益2900元,提高25.8%。
表1 本发明方法与目前种植方法的效果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围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围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0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让苹果盆景当年结果到春节上市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藤的矮化控制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