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3710.0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波;楼佳明;王靖岱;阳永荣;黄正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6/00 | 分类号: | C08F6/00;C08F10/00;C08J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聚合物 脱气 放气 回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级脱气:用包含气态反应物质的气体物流作为第一脱气介质,与固体聚合物进行充分接触,第一排放气经回收处理回收溶剂与未反应单体,并脱除小分子物质,剩余尾气循环使用:一部分尾气与补充的新鲜气态反应物质混合后作为第一脱气介质循环使用;一部分尾气作为输送气将反应系统排出的固体聚合物粉料输送进入脱气容器;其它尾气用作平衡物流去下一步骤调节物料平衡;所述的气态反应物质是上游反应步骤中参与反应的、且在脱气条件下为气态的物质,若只有一种,则选择该种物质作为脱气介质;若有多种,选择沸点低、含量大的物质作为脱气介质;
2)二级脱气:用惰性气体作为第二脱气介质,与经一级脱气后的聚合物进行充分接触,第二排放气经气体分离处理得到富含气态反应物质的回收气和富含惰性气体的尾气,回收气部分或全部作为第一脱气介质循环使用,尾气部分或全部作为第二和第三脱气介质循环使用;
3)三级脱气:用含有催化剂失活剂的惰性气体作为第三脱气介质,与经二级脱气后的聚合物进行逆向充分接触,第三排放气排出至火炬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回收处理和步骤2)中所述的气体分离处理为压缩-冷凝处理、吸附分离处理、吸收-解吸处理或气体膜分离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处理为压缩-冷凝处理和气体膜分离处理的组合;所述的气体分离处理为气体膜分离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氖气或氩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失活剂为水蒸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失活剂的质量占第三脱气介质质量的0.5~5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脱气介质与固体聚合物的质量流量之比为0.006~0.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合物脱气及排放气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与固体聚合物的质量流量之比为0.004~0.02。
10.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方法的装置,包括脱气容器、用于处理二级脱气后的第二排放气的气体分离装置和用于处理一级脱气后的第一排放气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脱气容器内部设置有2个气体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第二排放气的第一气体收集装置和用于收集第三排放气的第二气体收集装置,第一气体收集装置设置在脱气容器的中部,第二气体收集装置设置在脱气容器下部,第一气体收集装置以上的脱气容器上部区域为一级脱气区,二个气体收集装置之间区域为二级脱气区,第二气体收集装置以下的脱气容器下部区域为三级脱气区;
所述的气体分离装置与第一气体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回收装置与脱气容器的顶部连接;
所述的气体分离装置和回收装置为压缩-冷凝装置、吸附分离装置、吸收-解吸装置或气体膜分离装置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37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毒烟具
- 下一篇:一种蛤汁纯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