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槽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3938.X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敦杰;孔祥兵;柳铁伟;赵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敦杰 |
主分类号: | C25B9/06 | 分类号: | C25B9/06;C25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孙向民;张硕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解技术,尤其涉及电解生成氧化电位水的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1100mV)、低pH(2.0-3.0)的特点,其所含的次氯酸、活性氧具有协同杀菌的作用,能够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可直接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空间消毒等诸多领域,其无毒、无刺激性,无副作用,无“三致”效应,使用后无残留,遇光、空气或有机物一段时间后还原为普通水。由于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杀菌有效性、安全性、无残留毒性、有利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酸性氧化电位水被广泛应用。
隔膜式电解槽是电解生成电位水的主要设备之一,内设有分隔阳极和阴极区的离子隔膜,并有进出水口。但是传统电解槽内设一个离子隔膜将电解槽分为两区,每个区内只能设置一个极板,因此电解效率比较低,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电解较多水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大电解槽容积、电极板面积等方式增加电解水出水量,但是出水量并不与电解槽容积、电极板面积的增加成正比,因此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卡式隔膜电解槽,如图1和图2所示。该卡式隔膜电解槽是由多个形状相同的板块10平行叠置而成,并在第一片与最后一片板块10上设置前、后两片封板20、30,板块10与封板20、30周围设有透孔11、21、31,连接件穿过透孔将板块10与封板20、30连接在一起。板块10的一面设有止水槽12,其中嵌有密封垫圈Q。板块10中间镂空,并在镂空部形成电极板40。单数层电极板40和双数层电极板40分别连接正、负极接点41、42。电极板的正、背面设有隔肋43,由此能够与隔膜50形成隔膜槽。板块10设有高周波突线13,可以利用高周波密封机将隔膜50贴附于板块10上,电极板40的上下两边稍短于隔膜50,形成上、下两个通孔51、52,同时在板块10的没有装设隔膜50的一面上、下处设置流道14和两个进水口15,和两个出水口16。前方的封板20在对应于进水口15处设有入水管22和流道23,在对应于两个出水口16处设置有酸性水出水口24和碱性水出水口25。后方的封板30内面设有防水垫32,再在最后一块电极板40的隔肋43上封塞设置止水垫44。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电解槽容易出现很多问题。首先,上述传统的电解槽是由多层板块和两端的封板紧密连接构成,其密封主要依赖于防水垫、每个板块10的止水槽12及其中嵌入密封垫圈Q,由于层数太多、结构复杂、需要密封的部位太多,因此装配要求较高,密封性能不好。一旦局部密封垫圈老化或者装配的时候出现对位不准,则整个电解槽就会出现漏水。而且,多层板块层叠的结构过于复杂,制造成本高,装配要求高。
其次,由于电解产生的积钙问题,将会妨碍电极板40和隔膜50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定期清洗。但是上述电解槽中板块10的一面密封有隔膜50,因此被隔膜50封闭的电极板表面无法清洗,如要清洗只能撕掉隔膜50,但是撕掉隔膜50后又没有办法更换新的隔膜50。因此无法有效地清洗电极板和隔膜,使得使用寿命缩短,且必须更换整个板块10,包括电极板40和隔膜50,而丢弃的整块板块10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在电极板40上形成隔肋43也不利于电极板的清洗,而且增加了电极板的制造工艺流程,增加了制造成本。
而且,利用高周波密封机将隔膜50贴附于板块10上,很难将隔膜50设置的非常平整,隔膜50经常会出现褶皱现象,使得隔膜容易破损。
最后,上述电解槽的电极板使用效率低。由于需要在最后一块电极板40的隔肋43上封塞设置止水垫44,因此最后一片电极板不能够正常发挥电解作用,因此电解效率较低。
因此,急需一种电解槽,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造成本较低,而且主要部件能反复使用,符合环保要求。
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只是为了加强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不应看作是对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提示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槽,其能够在内部设置多片电极板,而电解槽的密封由电解槽壳体完成,与电极板的构造无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敦杰,未经张敦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39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
- 下一篇:NNMT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