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4066.9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熊光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电脑已是不可获缺的生活用品之一。而在一般电脑中,键盘与鼠标为最普遍使用的人机沟通接口。
现行鼠标的基本构造设置一传感器(例如光学式传感器)在底面内,因此使用者可以控制鼠标在一平面上滑动,而使得电脑屏幕上的光标进行对应移动。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利用鼠标的移动来控制光标移动,并通过点击鼠标上的按键,以控制光标对应执行电脑上的各项程序。
然而,由于现行鼠标仍必须通过使用者手握并进行滑动的动作,来使鼠标底面的传感器感测滑动方向及距离,以使电脑屏幕上的光标对应移动。因此,使用者在使用鼠标时,必须在一定面积以上的平面上滑动,才能有效地使用鼠标,但如此也易造成使用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触控的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简易且直觉,因此,随着触控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电子装置也逐渐地加入触控接口来作为操控接口。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合触控技术而不需在一定面积的平面上滑动来使光标对应移动,藉此可增加使用便利性的指向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指向装置包含一包覆材及一触控感测单元。包覆材为可挠性材质,触控感测单元埋设在包覆材内,并具有两个触控感测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单元埋设在包覆材内,包覆材为气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单元为电容式触控感测单元或电阻式触控感测单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触控感测面位于不同平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指向装置更包含一回馈单元,当包覆材受到触摸或按压致使触控感测单元产生一触控信号时,回馈单元亦产生一回馈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指向装置更包含一近接感应单元,设置于这些触控感测面之间,当包覆材受到按压而使这些触控感测面的相对距离改变时,近接感应单元对应产生一感测信号。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指向装置中,利用包覆材来包覆触控感测单元,且包覆材为可挠性材质,而触控感测单元埋设在包覆材内并具有两个触控感测面。因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本发明的指向装置,通过触摸或按压等方式使光标对应移动、点击按键、拖曳或转动页面等功能。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握持的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指向装置,换言之,本发明的指向装置不需在一定面积的平面上滑动即可使光标对应移动,藉此可增加本发明的指向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另外,在实施例中,更可定义指向装置的多个触控感测面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其中一个具有点击按键的功能;另一个则具有移动、拖曳或转动页面的功能。如此一来,还可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乐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指向装置示意图,图1B为如图1A的指向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A与图2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指向装置的触控感测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指向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4至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指向装置的不同形式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a、3a~3g、5、5a:显示装置
1、1a、1b、1c:指向装置
11、11a、11b、11c:包覆材
111、111b:弯折部
112:外表面
12、12a、12b、12c:触控感测单元
121、122:触控感测面
123、123a、123b、123c:软性电路板
C:空腔
D:距离
L: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其中图1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指向装置1示意图,图1B为如图1A的指向装置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在此,指向装置1是指可作为人机接口的装置,例如可以取代鼠标,指向装置1包含一包覆材11及一触控感测单元12。
包覆材11为可挠性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以包覆材11的外型为平板状作说明,且包覆材11可被弯折成任意角度,但这并非是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熊光,未经蔡熊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