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片级模封接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4288.0 | 申请日: | 201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陆苏财;庄敬业;林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5/065;H01L23/00;H01L23/31;H01L21/56;H01L21/60;H01L2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片 级模封 接合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片级模封接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三维(Three Dimension,3D)集成电路(IC)整合技术提供高密度芯片构装技术并达成高效率及低耗能,为了目前最有希望解决未来大型芯片运作的方案之一。尤其在中央处理器(CPU)、快取存储器、以及存储卡应用中的快闪存储器(Flash)与控制器(Controller)间数据的传输上,更能突显硅芯片穿孔内部互连(through-silicon-via,TSV)的短距离内部接合路径所带来的效能优势。
因此,在强调多功能、小尺寸的可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如固态硬叠(SolidState Disk,SSD)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等新设计的堆叠结构,除可强化应用所强调的高速效能表现,也可对芯片功耗的部分有所助益。在同样的输入/输出(I/O)数目下,可以降低驱动所需的功耗,同步解决容量、效能与I/O提高的需求。此外,3D芯片的小型化特性更是市场导入的首要因素,现今3D芯片整合技术的主轴技术包含硅芯片穿孔内部互连(Through-silicon-via,TSV)、微凸块(Micro Bump)接点制作、晶片薄化(WaferThinning)、对准(Alignment)、接合(Bonding)及点胶制作工艺的建立。
由于晶片/晶片对接技术(wafer-on-wafer,WOW)仍有芯片合格率(knowngood dies,KGD)不足的问题,导致整体构装的合格率无法改善。因此,采用芯片/芯片接合技术(Chip-to-Chip,COC)及芯片/晶片接合技术(Chip-to-Wafer,COW)以解决此问题,如何在COC及COW制作工艺技术上大量的组装并堆叠KGDs,确认接点合格率及降低成本将是考虑的因素。
在目前3D芯片整合技术中,目前堆叠技术朝向10微米(Micrometer,μm)级的间距(Pitch),以及50微米(μm)厚度以下等级的薄型芯片,为了提高产能与合格率,接合技术也由芯片/芯片接合技术(COC)逐渐转向芯片/晶片接合(COW)构装技术,唯如何提高接合合格率及降低成本的结构仍属重要议题。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一种使用底胶填充的芯片/晶片接合(COW)构装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晶片120位于载体(Carrier)100上,并具有一缓冲层110位于其间。而多个具有堆叠的芯片结构112包含三层芯片130、140与150堆叠,并与晶片120通过铜凸块(Cu Bump)或是铜/锡银微凸块(Cu/SnAgMicro Bump)电接合。而后进行底胶(Underfill)填充和模封(Molding)制作工艺,完成底胶(Underfill)层160与模封(Molding)层170。由于堆叠技术朝向10微米(μm)级的间距(Pitch)以及50微米(μm)厚度以下等级的薄型芯片,造成在进行底胶填充后,会产生溢胶的问题,影响芯片/晶片接合(COW)构装技术的合格率。
由于必须采用堆叠(Stacking)、填充底胶以及模封(Molding)三个步骤,在制作工艺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增加制造的成本。而底胶填充和模封制作工艺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也使成本上增加。另外,由于采用这样堆叠的芯片结构,是通过金属熔接(Metal Joint)以电连接,在热膨胀的不一致(ThermalExpansion Mismatch),也会造成合格率上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现有另一种使用非流动性底胶(Non-flow Underfill,NFU)制作工艺的芯片/晶片接合(COW)构装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晶片220位于载体(Carrier)200上,并具有一缓冲层210位于其间。多个具有堆叠的芯片结构222包含三层芯片230、240与250。此三层芯片230、240与250在完成堆叠结构之前,预先粘贴一层非流动性底胶(NFU)232、242、252,并与晶片220通过铜凸块(Cu Bump)或是铜/锡银微凸块(Cu/SnAg Micro Bump)电接合。而后进行模封(Molding)制作工艺,完成模封(Molding)层270。
由于必须采用NFU制作工艺在芯片上粘贴NFU材料,而后进行堆叠(Stacking)以及模封(Molding)等三个步骤,在制作工艺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增加制造的成本。而非流动性底胶(NFU)的粘贴与模封制作工艺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也使成本上增加。另外,由于采用这样堆叠的芯片结构,是通过金属熔接(Metal Joint)以电连接,在热膨胀的不一致,也会造成合格率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