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固态发酵餐厨垃圾生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34289.5 申请日: 2011-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2168109A 公开(公告)日: 2011-08-31
发明(设计)人: 陈洪章;李宏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3/00 分类号: C12P3/00;C12P5/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9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连续 固态 发酵 垃圾 生产 氢气 甲烷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固态发酵餐厨垃圾生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指的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中产生的食物废料,来源主要集中在酒店、食品工厂、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等,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丰要组成部分。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加。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国内主要城市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均已超过1000吨/天,其中北京高达1600吨/天,上海达1300吨/天,杭州也在1000吨/天左右。

从目前国内外技术发展看,适合大规模集中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主要有:高温消毒或微生物发酵制取动物饲料、好氧发酵堆肥、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和肥料、热解处理、焚烧处理和酶解发酵乙醇等技术。餐厨垃圾制取饲料虽然可以充分利用餐厨垃圾中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资源化效果,但是这种方式生产的饲料的安全性较差,比如这种饲料可能引起口蹄疫和疯牛病。基于这种考虑,从餐厨垃圾生产动物饲料在许多国家是明令禁止的。通过好氧堆肥可以生产有机肥料。但是这种技术生产能耗较大,操作过程较复杂,设备投资大,目前餐厨垃圾主要集中产生于大城市,而有机肥的使用却在农村地区,肥料的销路也有问题。热解处理餐厨垃圾可以得到燃油等产品,但是餐厨垃圾的热值偏低,含水量较高,热解前期需要消耗较多的外部热能,从而增加成本。焚烧处理可以实现较好的减容性,但是餐厨垃圾热值偏低,高含水率会导致焚烧炉内燃烧不完全,促进二噁英的生成。

相比较而言,生物厌氧消化处理可以做到较大程度的资源化、能源化,技术风险较小,对餐厨垃圾收运和存放时间要求较低。国内对餐厨垃圾发酵氢气和甲烷进行了大量研究。比如,申请号200910040914.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氢甲烷联产的方法。该专利将产氢和产甲烷阶段进行了人为的空间分离,避免了常规产沼气技术存在的酸积累、抑制产甲烷菌活性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以甲烷为主的生物燃气的连续生产。申请号为200710028223.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的方法。该工艺在发酵前对原料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氢气发酵,侧重要氢气的生产。发明专利ZL 200610027750.3公开了一种矿化垃圾协同泔脚废弃物和污泥联合产氢的方法。该工艺实现了对填埋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较为低廉。申请号为200910072665.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寒冷地区的生物质产能装置,该装置主要针对东北的寒冷地区,利用太阳能,燃气热水器等为产能装置提供热量供应,从而保证该系统可以四季循环运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处理日益增加的餐厨垃圾,生产工艺的连续性非常重要,连续性才能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同时,必要的预处理对于发酵的速度也至关重要,没有适当的预处理就难以保证发酵的速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厨垃圾在我国的产量逐年增加。餐厨垃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和病毒并传播疾病,给环境卫生带来恶劣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餐厨垃圾又是放错地方的资料,其含有丰富的养分,如能充分利用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高厌氧消化处理的效率,发明一种连续固态发酵餐厨垃圾生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能源供应。

【本发明的构思】传统的厌氧消化是通过液态发酵的方法进行的。餐厨垃圾的一个特点是其组成十分复杂,且还有较多的不溶性底物,这样的底物作为液态发酵培养基时需要先进行粉碎均浆,然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这样的工艺就造成了生产能耗增加,同时发酵结束后还要处理大量的有机废水。相对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是在不含有游离水的固态物料上进行的节水节能的绿色发酵方式,而餐厨垃圾这样的发酵底物实际上更适于固态发酵(或干发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2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