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矩阵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4812.4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岩;耿树范;边静宇;史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1L27/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阵 电致发光 平板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平板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平板发光显示器件作为信息技术的终端设备,已经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电视机、计算机等。现阶段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不断追求大、轻、薄、节电等技术指标。目前平板显示器多是以玻璃基材为主体,如:场发射显示器(FED)、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EL或OLE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其缺点是玻璃易破碎、面积受限、重量大、工作发热、不可弯曲、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等。现有电致发光显示器也是同样以玻璃基础为主体,如:无机厚膜电致发光显示器、无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已有塑料无机电致发光片(屏)技术,是建立在无机粉末电致发光材料基础上的一种平面发光器件,其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成固定发光图案,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单纯开关闪动,在公开资料中已有大量阐述,如:专利WO9626627、JP31-157070、中国87107413.3、87105208.3、96122380.4、89106585.7等;以上方法制备的器件只能简单使用在如:灯箱广告、背照明,安全指示标志等处。其不足处是无法实现文字、图案、色彩、灰度的动态变化,不能用于终端显示器。
本发明一种矩阵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其以塑料薄膜基材为主体,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造出一种平面发光的显示器件。其具有可弯曲性、重量轻、节电效果好、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一种矩阵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可以显示彩色图案、文字、动态图像。其可以应用在动态广告、发光服装、计算机终端、大屏幕图像显示等领域。
发明内容
一种矩阵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它包括:在透明柔性塑料基础层(1),其上制作的横向透明导电条纹层(2),使用无机交流粉末电致发光材料制造发光层(3),使用绝缘材料制造介质层(4),使用导电材料在介质层表面上制作纵向背电极条纹层(6),覆盖保护层(7),并用塑料薄膜(9)完全密封后形成柔性矩阵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器的背电极(5)、透明电极(13)分别与矩阵扫描电路器连接,被电子芯片控制,由电场驱动产生发光,形成由独立发光像素元组合的动态图像。
透明柔性塑料基础层(1)是使用无色透明度良好,表面光滑平整的PET薄膜、氟塑料薄膜、PE薄膜、PVC薄膜中的一种。其中PET薄膜、氟塑料薄膜具有优良的防潮性及耐温性,如:聚四氟乙稀,其致密性可以防潮,提高显示器的使用寿命。薄膜也可以是其它材料。
在无色透明塑料薄膜表面,覆盖透明导电层(2),透明导电条纹层是使用透明聚合导电物或ITO透明导电涂液中的一种,通过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激光刻蚀、溅射方法形成横向条纹,其干燥后形成透明导电涂层带条。每个透明导电带条均可以独立形成电极(13),电极可以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如:铜钵、铝片、电线等。透明导电层材料可以是有机与无机材料,其电阻应该小于100欧母。透明导电条纹间距根据发光像素元要求尺寸确定。
透明导电层(2)也以使用氧化锌、ATO等纳米透明导电材料实现。
透明导电条纹层(2)也可以是使用IT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激光刻蚀法形成横向条纹,其干燥后形成透明导电涂层带条;每个透明导电带条均独立形成电极(13)。
发光层(3)是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将无机交流电致发光粉末材料与胶体混合,均匀印刷在透明导电层上干燥后完成。电致发光粉末材料是5-30微米颗粒,发光粉颜色可以是蓝绿色、蓝色、绿色、橙色等,其中蓝绿色、蓝色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光转换形成彩色发光。在电致发光粉末材料中加入有机荧光染料也可以形成彩色发光,如:白色、红色等。本发明中使用的胶体可以是环氧树脂类、含氟涂料类、含硅涂料类等,其中加入氰乙基糖、氰乙基醚能够提高发光强度。
介质层(4)是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将介质材料均匀印刷在发光层上,并干燥后完成。介质材料可以是钛酸钡、钛白、钛酸铅、钛酸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粉末材料。其与胶体混合,本发明使用的胶体可以是环氧树脂类、含氟涂料类、含硅涂料类等,其中加入氰乙基糖、氰乙基醚能够提高发光强度。
本发明中不使用介质层(4)时,发光强度会下降30%,此时当背电极层(6)使用是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产生双面发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