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及移动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5045.9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相良弘明;长尾健史;田口贤治;内野乔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B60K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模制定子的模制树脂的电动机及移动体。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备保持定子铁心、线圈及转子的壳体的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反复进行线圈的极性反转而使设置于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的转子以转子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定子铁心具有定子齿,在定子齿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体上卷绕有线圈。此外,电动机例如用作移动体的动力源。
例如,为了提高从线圈传递的热量的散热性,提出在将定子铁心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下向壳体内填充模制树脂的技术。
在此,线圈的一端与设置在定子铁心(绝缘体)上的端子连接。并且,以使端子从模制树脂露出的方式进行模制工序(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46106号公报
在此,在上述的技术中,线圈的线径被限制,无法使用具有大的线径的线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线圈的线径未被限制的电动机及移动体。
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电动机100)具备以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的转子(转子80)、具有线圈(线圈75)的定子(定子20)和模制所述定子的模制树脂(模制树脂20A)。所述定子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线圈连接的集电环(外周集电环150)。所述集电环具有露出于所述模制树脂外的端子(端子151)。所述端子由设置在所述模制树脂外的端子保持部(端子保持部140)保持。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电动机还具备壳体(壳体10),该壳体构成为保持由所述模制树脂模制的所述定子。所述端子保持部嵌合于所述壳体。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端子及所述端子保持部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露出于所述模制树脂外。
第二方面的移动体具备第一方面的电动机。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移动体还具备前轮、后轮、安装在所述后轮上的摆臂。所述电动机是所述后轮的驱动源。所述端子及所述端子保持部设置在所述摆臂侧,且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露出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外侧。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端子以使所述端子朝向车辆前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线圈的线径未被限制的电动机及移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10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30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30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铁心70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前的定子20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前的定子20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前的定子20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前的定子20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后的定子20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后的定子20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制后的定子20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500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船舶700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船外设备720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壳体
11引导肋
11A螺栓孔
12突起
13空隙
14轴孔
15保持部配置部
15A固定壁
20定子
20A模制树脂
20B开口
30盖体
31轴孔
32螺栓孔
33螺栓孔
34加强肋
40端子罩
70定子铁心
71定子铁心片(日语原文:ステ一タコアセグメント)
72定子齿
72A前端
73定子磁轭
73A外周侧面
74槽
75线圈
76绝缘体
76A集电环保持部
76B集电环保持部
80转子
100电动机
111旋转轴
120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5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