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7124.3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聪;谭谦豪;杨娉婷;梁秋倩;吴炎浓;吉川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21V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顶棚 埋入 换气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扇,尤其涉及一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噪音削减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已知有例如采用了聚光灯(downlight)的结构。在图7中显示了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的例子(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如图7所示,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具有的结构为:在顶棚101中设有凹入部(凹部)102,在该凹入部102内经由橡胶密封材料103将由防潮罩104包围的电灯泡105安装在该凹入部102内,并且,在凹入部102周壁的一部分上形成换气口106,以使管道107与该换气口106连接。
在这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能够在实现作为聚光灯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室内换气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68426号公报
在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采用的结构为:凹入部102形成为圆锥台形筒状以便将凹入部102的内壁面作为反射面,将来自电灯泡105的光利用凹入部102的内壁面朝向下方即向室内侧反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提高作为聚光灯的功能。
但是,由于凹入部102形成为圆锥台形筒状,因此,该形状形成所谓的喇叭筒状(megaphone),从而存在由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产生的鼓风声音和鼓风机等运转声音的方向性被增强而传递至室内、或者将这种声音向更远处传递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能够抑制传递至室内的噪音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具有主体框体和配置在主体框体内的鼓风机以及照明器件,其中,
主体框体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鼓风机的吹出口连接且与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部以与室内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框体的下部,
照明器件具备照明部、照明用罩和限制部件,所述照明用罩以包围照明部周围的方式配置在主体框体内、且具有将来自照明部的光通过第二开口部导入室内的方式反射的反射面,所述限制部件限制空气在照明部的周围与照明用罩之间通过,
在照明用罩的下端部与第二开口部的缘部之间形成有吸气用间隙,利用鼓风机将通过第二开口部以及吸气用间隙导入主体框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部向管道内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照明用罩以覆盖照明部的侧部周围整体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且照明用罩的下端部形成为大于上端部,并且以实质上密封照明用罩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任一个的方式配置限制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第二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照明用罩形成为下端部的开口大于上端部的开口的大致圆锥台形状或多棱锥台形状的筒状,将实质上密封下端部的开口的盖部件作为限制部件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第三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盖部件相对于照明用罩的下端部拆装自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种方式记载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形成有向照明用罩下端部的周围突出的凸缘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种方式记载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在主体框体内表面,且至少在与鼓风机的吸入口对置的位置配置吸音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种方式记载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中,主体框体还具有形成在从第二开口部离开的位置且与室内连通的第三开口部,利用鼓风机将通过第二开口部以及吸气用间隙导入主体框体内的空气以及通过第三开口部导入主体框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部向管道内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提供一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具有主体框体和配置在主体框体内的鼓风机以及照明器件,其中,
主体框体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鼓风机的吹出口连接且与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在主体框体的下部,
主体框体被设置在顶棚内,以使由设置在顶棚开口部的开口部件构成的室内侧吸入口与主体框体的第二开口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7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足尺寸沥青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装置
- 下一篇:防火门的分体式防火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