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炭作载体投加工程菌的MBR膜生物处理工艺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7928.3 | 申请日: | 2011-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程兆鹏;周国勇;张忠政;狄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策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载体 工程 mbr 生物 处理 工艺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处理工艺技术,尤其涉及到一种活性炭作载体投加工程菌的MBR膜生物处理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MBR膜生物处理工艺,采用常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进行驯化培养。由于MBR膜的截留作用,对阻止污泥流失,提高污泥龄和污泥浓度效果非常明显,因而MBR工艺调试周期短,运行稳定,COD去除率相对较高,出水清澈,水质较好。但对于水质复杂,可生化性较差,而且排水要求较高的一些工业废水,MBR处理效果则难如人意,应用案例也较少。
为提高处理效果,改善出水水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中定期投加工程菌、高效菌,来加强对水中难生化有机物的降解。投加工程菌、高效菌,的确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COD去除率。工程菌、高效菌难以被污泥充分吸附和生物膜彻底固定,因而逐步淘汰流失,需要定期投加菌种。工程菌、高效菌价格昂贵,定期投加使业主运行费用大幅度上升,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难以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MBR膜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菌技术的弊端,将MBR膜工艺污泥截留彻底,工程菌能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优点相结合,提供一种减少工程菌、高效菌投加次数,充分去除难降解有 机物,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的MBR膜生物处理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a.前置斜板沉淀池和砂滤池,将进水中的颗粒物(尤其是无机颗粒杂质)得以彻底去除;
b.曝气池按长宽比3∶1,池深5~6米,MBR膜组件放置在曝气池末端,不单独设膜池,不设污泥回流,降低运行成本;
c.曝气系统采用可提升式微孔曝气管,设置成多组,出现故障可随时提出来检修更换而不影响系统运行;
d.活性炭采用300目的粉末碳,投加量为正常水位情况下SV30达到30~40%;
e.MBR膜组件选用孔直径为0.1um的优质微滤膜,确保工程菌被充分截留;
f.容积负荷:0.4~0.6kgCOD/(m3.d);
g.系统运行中不排泥,老化的污泥在好氧消化被去除;
h.MBR膜工艺采用并联泵出水,易调节出水流量。
上述说明汇集了MBR和工程菌技术优点,活性炭作载体投加工程菌的MBR膜生物处理工艺技术,有效克服了MBR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不佳,工程菌已流失需定期投菌造成费用增加和效果不稳定的缺点,对难生化降解废水有能耗的去除效果,其运行数据如下表列示:
注:①工程菌+颗粒活性炭(20目);②工程菌+粉末活性炭(300目)+MBR,③好氧活性污泥+MBR,其中①和②工程菌数量,活性炭重量相同,②SV3032%。
本工艺技术可以应用于难降解废水的治理,尤其适合作为常规生化处理出水的深度净化处理,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经过沉淀和砂滤,水中惰性颗粒物得以彻底去除,可消除因其在曝气池内的累积而造成不得不排泥的问题;
2、投加粉末活性炭,工程菌吸附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稳定的栖息场所,粉末活性炭有着极大的比表面积,将水中的有机物充分吸附,可为表面生长的工程菌提供充足的食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传质效率,进而提升去除效果,同时粉末状活性炭对MBR的运行不会造成污染堵塞和切损;
3、粉末活性炭流动性好,在满足微生物供氧的情况下,即可混合搅拌均匀,无活性炭堆积现象,混合搅拌动力消耗低;
4、出水经MBR膜过滤,将活性炭和工程菌全部截留,不仅消除了菌种流失的问题,还可促使菌种数量不断增加,处理效果得到持续改善,工程菌投加周期大幅度延长,甚至实现一次投加终身使用的效果;
5、大量活性炭的投加,水中黏性物质被吸附处理,废水黏度降到了最低,可以有效缓解MBR膜堵塞和通量下降问题;
6、微生物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过程中,能量消耗大,而从中获得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则很低,其生长周期长,污泥产率极低,污泥量少,这可有效防止因污泥快速增长而造成膜通量下降和频繁排污泥造成工程菌和活性炭碳流失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制备MBR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策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策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7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式深基坑支护桩加固装置
- 下一篇:振动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