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燥装置以及非活性气体的置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8738.3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野龙平;帆山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川田 |
主分类号: | F26B3/02 | 分类号: | F26B3/02;F26B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日本大阪市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装置 以及 活性 气体 置换 方法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装置以及使用于该干燥装置的非活性气体置换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对粉粒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以及使用于该干燥装置的非活性气体的置换方法。
背景技术
向来,在塑料成型等情况下,使用干燥装置预先对作为成型材料的塑料颗粒等粉粒进行干燥处理。
作为这样的干燥装置,有例如使加热过的干燥空气流入包含存储粉粒的干燥料斗的封闭干燥路线,使粉粒干燥的干燥装置(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5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干燥装置,使加热过的干燥空气流入封闭干燥路线。因此有干燥空气中包含的氧气会使粉粒氧化,变黄等粉粒劣化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样的粉粒劣化的情况发生,研究出了用非活性气体置换封闭干燥路线内的空气的方法。
但是,封闭干燥路线中利用非活性气体进行的置换如果不充分,有时候则会降低防止粉粒劣化的效果。而且封闭干燥路线中利用非活性气体进行的置换花费时间,会相应延长干燥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利用非活性气体置换贮留槽中的空气,能够防止在干燥过程中发生粉粒劣化的情况的干燥装置、以及使用于该干燥装置的非活性气体的置换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干燥装置,具备贮存粉粒的贮留槽、发生流向所述贮留槽的气流的气流发生手段、以及对从所述气流发生手段流向所述贮留槽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手段,在常压下对粉粒进行干燥,其特征在于,具备使所述贮留槽减压的减压手段、对所述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的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以及对所述减压手段和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减压手段将所述贮留槽减压,将从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来的非活性气体提供给所述贮留槽的控制手段。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利用控制手段一边使贮留槽内减压,一边对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也就是说,能够一边积极排出贮留槽内的空气一边向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
因此,与只向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率地对贮留槽进行非活性气体置换。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粉粒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劣化的情况发生。
又,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段在利用所述减压手段进行减压的同时或减压后,控制所述减压手段和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以将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来的非活性气体提供给所述贮留槽。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利用减压手段确实地使贮留槽内减压的状态下对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
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对贮留槽内进行非活性气体置换。
又,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段在利用所述减压手段使所述贮留槽减压的中途,控制所述减压手段和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以将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来的非活性气体提供给所述贮留槽。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首先利用减压手段使贮留槽减压,接着在利用减压手段进行减压结束之前(即利用减压手段使贮留槽减压的中途),能够对贮留槽提供非活性气体。其后,开始对贮留槽供给非活性气体后,在利用减压手段进行减压结束之前的时间内,能够继续利用减压手段对贮留槽进行减压,同时将非活性气体提供给贮留槽。
因此,能够首先利用最初的减压将贮留槽的大半空气排出,其后贮留槽内的空气减少,在减压效果降低的时刻,能够一边将贮留槽内的空气排出,一边向贮留槽内提供非活性气体。
其结果是,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对贮留槽内进行非活性气体置换。
又,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介于所述贮留槽与所述减压手段之间的减压路线、介于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与所述贮留槽之间的非活性气体供给路线、以及连接于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路线与所述减压路线上的回流路线、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路线、所述贮留槽、所述减压路线、以及所述回流路线形成封闭路线。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利用减压手段和非活性气体供给手段,使封闭路线内减压并对其进行非活性气体置换后,保持封闭路线内的非活性气体的浓度。
因此,能够保持非活性气体置换后的贮留槽内的非活性气体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川田,未经株式会社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8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管道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