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环氧塑封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9489.X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大瑞沪微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13/02;C08K3/02;C08K3/04;C08K5/13;C08K5/5419;C08K5/18;C09K3/10;C09J163/0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H01L23/2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北区延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塑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粘接及表面封装的柔性环氧塑封料。
背景技术
环氧塑封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与气密性金属、陶瓷封装相比,它便于自动化,能提高封装效率,降低成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艺方便、耐化学腐蚀性好、电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封装的主流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回流焊过程中的高温易使环氧塑封料产生比较高的热应力,从而导致元器件封装的表面开裂和分层。这一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某些技术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半导体技术进步迅速,通过采用大型化芯片,布线微细化,结构复杂化,同时,为配合高密度封装,出现了优化表面贴装元件工艺,使封装向小型化、薄型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多引线的大型封装,以满足半导体的高功能化和高集成化。为此,对环氧塑封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低应力化、高导热、耐湿耐热性、高纯度、耐浸焊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柔性添加剂使环氧塑封料柔性增加,降低其高温时的储能模量,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减少积聚在高温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其柔韧性解决了封装中的表面开裂和分层问题,特别适用于微电子工业中的电子封装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柔性环氧塑封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配方组成: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硅微粉等为填料,以及柔性添加剂。柔性添加剂分子结构中具有柔性基团-C-和-O-和芳香族基团,其柔性链段能键合到致密的环氧树脂交联网络中,形成松密相间的两相网络结构,提高了环氧塑封料的柔韧性。与此同时,芳香族基团的引入保证了环氧塑封料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该柔性环氧塑封料的组成以重量分数计为:
环氧树脂基体 13.5~14.4份
硅微粉和碳黑 85.5份
柔性添加剂 0.1~1.0份
所述的柔性添加剂为聚2-甲基-2-丙烯酸甲酯与4-乙烯基苯酚、聚二甲基硅氧烷与二苯基硅氧烷和1,3-丙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 含有不同重量分数柔性添加剂的环氧塑封料动态力学分析
图2 含有不同重量分数柔性添加剂的环氧塑封料高温储能模量图
图3 含有不同重量分数柔性添加剂的环氧塑封料热机械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柔性环氧塑封料,由环氧树脂基体、填料和柔性添加剂组成,
其组成以重量分数计为:
环氧树脂基体 14份
硅微粉和碳黑 85.5份
1,3-丙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 0.5份
1. 配制环氧树脂基体。
2. 将配制好的基体与填料和柔性添加剂混合均匀,然后依次进行挤出,冷却,粉碎,打制样块。
3. 对环氧塑封料样块进行动态力学分析和热机械分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和参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将柔性添加剂1,3-丙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含量提高到0.7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和参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将柔性添加剂1,3-丙二醇双4-氨基苯甲酸酯含量提高到1份。
如图1、图2所示,在170℃以上,含柔性添加剂的环氧塑封料(柔性环氧塑封料),其储能模量比不含柔性添加剂的环氧塑封料(非环氧塑封料)的储能模量低了40%~50%。
如图3所示,较之非环氧塑封料,柔性环氧塑封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了约10 °C。
由此证明,由于柔性添加剂的加入,环氧塑封料的高温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降低了,其柔性确实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减少其在高温焊接过程中积聚的热应力,减少封装中的表面开裂和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大瑞沪微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大瑞沪微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9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硅橡胶改性硅橡胶耐油配制原料
- 下一篇:一种高硬度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