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19-二萜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0051.3 | 申请日: | 201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鹏;晁若冰;简锡贤;刘秀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22 | 分类号: | C07D221/22;A61K31/439;A61P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ub 19 生物碱 及其 制备 方法 化合物 活性 成分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药用价值的C19-二萜生物碱N-去乙基乌头宁碱、北乌宁碱、N-去乙基次乌宁碱和异德尔宁碱及其同系物。它们分自附子中或以乌头碱为原料,半合成制备。
本发明还涉及两种C19-二萜生物碱中乌宁碱和次乌宁碱。它们以分自植物乌头中的乌头碱为原料,由半合成制备而成。
同时,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温经止痛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寒,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第150页)。在我国附子资源丰富,分布较广,作为著名中药广泛用于临床。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强心成分有消旋去甲乌乌碱(dl-demethylcoclaurine)(T.Kosuge et al,Chem.Pharm.Bull,1976,24:176-178)、氯化甲基多巴胺(coryneine chloride)(C.Lammp,Plata Medica,1979,35:150-)、猪毛菜定碱(salsoline)(陈迪华等,药学学报,1982,17:792-794)、尿嘧啶(uracil)(韩公羽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3):30-34)和附子苷(fuzinoside)(徐东銘等,中草药,2004,35:964-966;中国发明专利,2006年,CN100386338C)。但是,尚无报告从附子中分出的二萜生物碱化合物具有强心作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强心活性追踪的方法,研究发现,从附子中分出具有显著的强心和抗心衰作用的化合物C19-二萜生物碱N-去乙基乌头宁碱、北乌宁、N-去乙基次乌宁碱、异德尔宁碱、中乌宁碱和次乌宁碱。但是,由于附子中这些生物碱含量较低,我们又研究了以新疆产乌头中含量较高的乌头碱为原料,半合成制备N-去乙基次乌宁碱、中乌宁碱和次乌宁碱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药用价值C19-二萜生物碱N-去乙基乌头宁碱、北乌宁、N-去乙基次乌宁碱和异德尔宁碱及其同系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从附子和乌头中提取上述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也提供了以乌头碱为原料,制备N-去乙基乌头宁碱、中乌宁碱和次乌宁碱的方法,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以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强心和抗心衰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具有下述结构通式(I):
其中R1是氢,羟基或甲氧基;R2是氢或甲基;R3,R4和R5是氢或羟基。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强心和抗心衰作用的C19-二萜生物碱化合物包括中乌宁碱和次乌宁碱。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法:
(1)从附子或乌头中提取分离N-去乙基乌头宁碱(XII)和异德尔宁碱(XIII)。
(2)以北乌亭为原料,经水解制备北乌宁(XIV)。
(3)以乌头碱为原料,经全乙酰化、N-去乙基化、N-甲基化和水解,制备中乌宁碱(II)。
(4)以乌头碱为原料,经氯代、消除、氢化,全乙酰化,N-去乙基化,N-甲基化和水解,制备次乌宁碱(III)。
(5)以乌头碱为原料,经氯代、消除、氢化,全乙酰化,N-去乙基化和水解,制备N-去乙基次乌宁碱(XV)。
本发明从附子或乌头中提取分离N-去乙基乌头宁碱和异德尔宁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附子或乌头粉碎后加水煎煮得提取液;
(2)提取液醇沉、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固体提取物;
(3)提取物用水溶解、碱化后,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得正丁醇提取物;
(4)正丁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不同比例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洗脱,得所需化合物。
本发明所用方法,简单易行,适于扩大规模,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目的。
本发明制备中乌宁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0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