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2047.0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友纪;堀内昭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5/173 | 分类号: | G02B15/173;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透镜 具有 图像 拾取 装置 | ||
1.一种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含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在变焦中,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三透镜单元是固定的,第二透镜单元和第四透镜单元移动,
其中,第二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含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一子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子透镜、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三子透镜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子透镜,以及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f2/√(fw*ft)|<0.35
0.070<D2/TL<0.105,
这里,fw是广角端处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处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TL是当对于从最接近像面的透镜表面到像面的距离进行空气换算时、从最接近物面的透镜表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D2是从第二透镜单元中的最接近物面的透镜表面到第二透镜单元中的最接近像面的透镜表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5.0<|f1/f2|<7.0,
这里,f1是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3.0<f22/f21<8.0
1.5<f22/f23<2.5,
这里,f21是第一子透镜的焦距,f22是第二子透镜的焦距,f23是第三子透镜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0.7<D21/D22<1.4,
这里,D21是第一子透镜和第二子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D22是第二子透镜和第三子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0.12<Np24-Nn2<0.16
Np24>1.9,
这里,Nn2是第一子透镜、第二子透镜和第三子透镜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Np24是第四子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3.8<f3/fw<5.2,
这里,f3是第三透镜单元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2.0<|f4/f2|<4.0,
这里,f4是第四透镜单元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其中,第一子透镜具有在像侧具有凹面的弯月形状,第二子透镜在像侧具有凹形形状,第三子透镜具有双凹形状,第四子透镜在物侧具有凸起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透镜,还包括被布置在第二透镜单元与第三透镜单元之间并被配置为在变焦中固定的孔径光阑。
10.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的变焦透镜和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透镜形成的图像的固态图像感测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0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