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连接机构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2407.7 | 申请日: | 201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徽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徽湖 |
主分类号: | H01H13/88 | 分类号: | H01H13/8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连接 机构 组装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键盘用的按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按键连接机构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键盘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底板,底板顶面设有一薄膜开关,薄膜开关设有多数弹性件,底板另具有多数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与各弹性件设于底板与各按键之间,用以使按键可相对于底板上下往复位移。目前常见的连接机构为剪刀脚式枢接结构,由其可呈交叉状地相互作动,不但可达成按键的功能需求,也可降低键盘的整体高度。
然而,要组装上述按键的连接机构时,主要仍是由人力以手工一个一个地自生产出的半成品拆下来以后,再个别进行组装,因而造成生产时程较长,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由人工组装的方式,各种零件在搬运、拿取或是装配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损坏与误装的现象,增加了制造上复杂性与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连接机构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按键连接机构的组装方法,包含有:
a)制备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该第一组件具有复数第一支撑件与一体成形于第一支撑件的一第一连结部,该第二组件具有复数第二支撑件与一体成形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连结部;
b)设置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使各该第一支撑件对应于各该第二支撑件;
c)压抵该第二组件,使各该第二支撑件分离于该第二连结部,再使各该第二支撑件结合于各该第一支撑件;以及
d)分离已结合各该第二支撑件的各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一连结部。
本发明提供的按键连接机构的组装方法,还包含有:
a)制备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该第一组件具有复数第一支撑件与一体成形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连结部,该第二组件具有复数第二支撑件与一体成形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连结部;
b)设置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使各该第一支撑件对应于各该第二支撑件;
c)分别压抵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使各该第一支撑件分离于该第一连结部,各该第二支撑件分离于该第二连结部;以及
d)将各该第一支撑件结合于各该第二支撑件。
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步骤c是压抵该第一组件的各第一支撑件。
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步骤c是压抵该第一组件的第一连结部。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上述组装方法的组装设备,包含有:
一第一模板,设有相互连接的复数第一容置部与一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定位部凹陷于该第一模板,且该第一定位部的底面高于各该第一容置部的底面;
一第二模板,设有相互连接的复数第二容置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各该第二容置部贯穿该第二模板,该第二模板可相对于该第一模板往复位移,各该第二容置部对应于各该第一容置部;以及
一冲压件,设有复数冲头,各该冲头相对于该第二模板往复位移,使各该冲头进出各该第二容置部。
所述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第二模板另具有复数导引部,各该导引部设于各该第二容置部。
所述的组装设备,其中该第二模板设置一凸块,该凸块自该第二模板朝该第一模板的第一容置部或该第一定位部方向凸伸。
所述的组装设备,其中该第二模板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介于该第二模板与该冲压件之间,当该冲压件向该第二模板移动时,即可压缩该弹性件,利用该弹性件压缩后的弹力再推动该第二模板。
所述的组装设备,其中该第二模板与该冲压件之间设有一压板,该压板位于对应该第二定位部位置。
所述的组装设备,其中该冲压件设一可伸缩的抵顶件,该抵顶件位于对应该第二模板的第二定位部位置。
本发明可达到节省按键的连接机构的组装时程、增加生产效率,与减少制造成本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类同于图1,主要显示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模板及第二模板;
图3类同于图2,主要显示第二组件的各第二支撑件已被组立于各第一支撑件;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第二模板抵于第一组件的状态;
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设于第二模板的第二支撑件被冲压后与第一支撑件相互组立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态样,主要显示第二模板设有导引部;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分解示意图;
图9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设于第二模板的第二支撑件被冲压,并且沿导引部变形而移往第一模板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徽湖,未经梁徽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2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PS与PTFE复合纤维增强涂层针刺毡
- 下一篇:涤纶阶梯度水刺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