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下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3292.3 | 申请日: | 2011-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竹下弘明;大谷隆广;福岛正信;草间龙一;本地宏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下部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下部结构,该汽车的下部结构在动力单元的后方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悬架横梁(suspension cross member)、以及支撑该悬架横梁的板状的车身侧支撑部。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许多以在车辆前碰撞时等抑制施加给车室内的乘员的碰撞负荷的影响作为目的,在车辆前部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的方案。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30827号中,公开了以下的结构:在前纵梁的悬架横梁安装部的下壁部上,在螺栓孔的近傍设置有开孔。
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中,在车辆前碰撞时,若指定以上的负荷施加于螺栓,该螺栓便一边撑开所述螺栓孔一边移动,之后到达所述开孔,由此,可以使悬架横梁相对于前纵梁向车辆后侧大幅度地移动。此时,由于动力单元的后退不会被悬架横梁阻碍而能够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该动力单元的后退能够切实地吸收碰撞能量。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以往技术中,由于开孔形成在紧固部的近傍,因此,有可能造成车辆通常行驶时所述紧固部近傍的刚性下降,结果,会使悬架横梁的支撑刚性下降。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中,在至车辆碰撞发生之前的通常状态下,螺栓被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因而在车辆碰撞发生后不能马上使螺栓移动。因此,存在不能使悬架横梁顺利地移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下部结构,既能够在车辆通常行驶时确保悬架横梁的支撑刚性,又能够在车辆碰撞时实现动力单元的顺利后退,从而能够抑制施加给乘员的碰撞负荷的影响。
本发明的汽车的下部结构包括:悬架横梁,在动力单元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平板状的车身侧支撑部,支撑所述悬架横梁:板状的被支撑部,设于所述悬架横梁;销以及销设置部件侧螺栓孔,设于所述车身侧支撑部和所述被支撑部其中一者;被所述销插通的开孔以及开孔设置部件侧螺栓孔,形成于所述车身侧支撑部和所述被支撑部其中另一者;其中,所述车身侧支撑部与所述被支撑部通过螺帽以及插通在所述的两螺栓孔中的螺栓而被紧固。
根据该结构,在通常行驶时,基于销嵌合于开孔中,从而与螺栓的紧固力协作,能够确保螺栓孔周围的与销正交方向的支撑刚性。
另一方面,在车辆前碰撞时,基于销的移动而撑开开孔,能够使螺栓孔周围的支撑刚性下降,由此能够将从车身中拔出螺栓所需的负荷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降低使悬架横梁脱离车身所需的负荷。
即,动力单元的后退不会被悬架横梁阻碍而能够顺利进行,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施加给乘员的碰撞负荷的影响。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悬架横梁上设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在所述悬架横梁随所述动力单元的后方移动而后退时,使所述支撑部变形以增加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支撑部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加作用于螺栓的扭曲负荷,容易地从车身中拔出螺栓。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销的直径与所述开孔的直径基本相同,以便所述销能够顺利地嵌合于所述开孔中。并且,所述销是用于将所述悬架横梁相对于车身的位置予以定位的基准销,所述开孔是基准孔。所述的“基本相同”是指:在设计轴和能够被该轴顺利插入的孔时,使孔的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并且两者之差是基于机械设计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嵌合尺寸的基准的水准,而且该水准处于上述嵌合尺寸的基准和其嵌合公差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共用悬架横梁的位置对准时所需的部件与使螺栓孔周围的支撑刚性下降的部件。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开孔、所述开孔设置部件侧螺栓孔、所述螺帽或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在所述车身侧支撑部上,所述销设置在所述被支撑部上,该被支撑部的刚性高于所述车身侧支撑部的刚性。
根据该结构,基于安装在具有高刚性的被支撑部侧的销的移动,可容易地撑开开孔。此处,也可以考虑假如在车身侧支撑部设置销的情形。然而,由于悬架横梁是承受来自悬架的负荷并将之分散、传递给车身的构件,因此,其壁厚有时会比车身的主要部位设定得更厚,此时,为了易于进行开孔的撑开,需要将所述车身侧支撑部设为高刚性,这样,有可能因该车身侧支撑部的厚壁化等而会导致车身变重。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兼顾车辆的轻量化与车辆前碰撞时开孔的易于撑开。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帽的座面设置在所述开孔设置部件侧螺栓孔的周围,所述开孔相对于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栓的座面在车宽方向上以10mm以下的距离接近地设置,或者所述开孔与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栓的座面在车宽方向上重叠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切实地降低所述座面处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3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