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压呼吸装置及其漏气量的取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4853.1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丰昆;萧志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G01F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呼吸 装置 及其 漏气 取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呼吸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正压呼吸装置及其漏气量的取得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器材的进步与发展不但有助于医学研究与疾病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也有良好的帮助。其中,对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而言,正压呼吸装置有助于提升其睡眠品质。而且,其使用记录也可提供医疗人员诊断与治疗的依据。
现有的正压呼吸装置是经由面罩将气体供应给使用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可能因为睡眠姿势改变而使面罩松脱,进而使气体向外泄漏。这样,除了降低正压呼吸装置的使用功效外,其记录的相关使用数据的可信度更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取得可靠的使用数据,以帮助医疗人员对于使用者的状况进行诊断,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现有的正压呼吸装置是利用装设在出风口的流量计来取得流量资料进而推算出是否有漏气的情形以及漏气量。然而,因为流量计的成本较高,所以导致现有的正压呼吸装置具有成本昂贵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压呼吸装置,以节省生产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正压呼吸装置的漏气量的取得方法,以节省正压呼吸装置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出一种正压呼吸装置,其包括箱体、空气泵、压力计、控制单元以及记录单元。空气泵、压力计以及控制单元配置在箱体内。箱体设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而空气泵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入风口连通第一气孔,出风口连通第二气孔,且压力计位于出风口和第二气孔之间。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到压力计及空气泵,而记录单元电性连接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适于将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并将流量资料记录于记录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压力与流量转换程序,以将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压力与流量转换元件,以将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数据资料成流量资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箱体还设有插槽,而记录单元是可插拔地设置在插槽内,以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记录单元包括安全数字记忆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SD Card)、标准快闪记忆卡(Compact Flash Card,CF Card)及硬盘其中之一。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正压呼吸装置的漏气量的取得方法,其是先建立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接着,通过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将正压呼吸装置的压力计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然后,计算流量资料与标准流量的差异以取得漏气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的建立方法如下。首先,于正压呼吸装置的空气泵在多个固定转速下,调节正压呼吸装置的面罩端的漏气程度,并量测空气泵的出风口在每一固定转速下的压力与流量的对应关系。之后,根据每一固定转速下的压力与流量的对应关系,取得每一固定转速下的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函数,而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包括多个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函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通过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将正压呼吸装置的压力计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的方法,其步骤是先根据压力资料取得当时的空气泵的转速来选取对应的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函数。然后,通过所选取的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函数将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压力与流量的转换公式为Q=f(R,P),Q为流量资料,R为正压呼吸装置的空气泵的转速,而P为压力资料。
本发明的正压呼吸装置漏气量的取得方法可将压力计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并通过其推算出是否有漏气的情形以及漏气量,这样正压呼吸装置不需配备流量计,所以能节省成本。此外,本发明的正压呼吸装置因其控制单元能将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所以不需配备流量计,这样可节省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压呼吸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压呼吸装置的漏气量取得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0:正压呼吸装置,110.箱体,112.第一气孔,114.第二气孔,116.插槽,120.空气泵,122.入风口,124.出风口,130.压力计,140.控制单元,150.记录单元,160、180、185.导管,170.面罩,S210~S23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4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水锤效应的方法及所用的双阀板控制阀
- 下一篇:施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