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5767.2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史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4B1/00 | 分类号: | A24B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肋烟晾制 促进 增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叶凉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
背景技术
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烟叶成熟后进行整株砍收或半整株采收,之后烟株置于晾棚里采用自然晾制方式进行调制。烟叶晾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变黄期、变褐期和干叶期。变黄期是烟叶中积累的大分子物质,特别是香气前体物进行生物降解转化的主要时期,对烟叶质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优质白肋烟生产来说,要求晾制期间温度适宜,湿度相对较大,以保证有较长的变黄期,促使大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和致香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国际上著名的优质白肋烟产区一般晾制期间的温湿度条件对烟叶晾制和烟叶质量形成十分有利。在白肋烟生产中,如果晾制阶段,特别是变黄期湿度低,晾制过程过快,香气前体物不能充分转化,所形成的香气成分少,叶片颜色浅,香味差。我国不少烟区如云南宾川白肋烟晾制阶段湿度偏低,烟叶晾制过程中物质转化不充分,常出现烟叶调制过快,颜色偏淡,香气量少等问题,是限制烟叶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烟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烟叶晾制过程中的物质降解和转化,促进香气物质的形成是面临的急迫问题。目前生产上主要试图通过晾房改造改善晾制条件,但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碳酸氢钠0.5-1.5%
碳酸氢钾0.5-1.5%
有机硅0.025~0.032%
余量为水。
所述的有机硅为乙氧基三硅氧烷、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甲基氢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的使用方法,在白肋烟砍烟前3-5天喷施烟株,喷施量以使烟叶湿润为宜,每亩30-40公斤水溶液,待烟叶充分吸收,烟株变干后砍烟晾制。
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为无机盐类,可以显著促进烟叶大分子化合物如质体色素、蛋白质、淀粉、脂类、腺毛分泌物等的降解,促进香气物质的增加,变黄过程加快,叶片变褐期提前,且颜色加深,油润性增加,钾含量提高,烟叶等级提高。据试验,本发明的增色剂处理过的白肋烟,晾制后质体色素降解充分,经该产品处理的晾制后烟叶总叶绿素含量169μg/g,残留量比对照减少32%;总类胡萝卜素含量215μg/g,比对照低28%;烟叶颜色加深,色度提高,烟叶处理后总中性物质含量1256μg/g可提高26%,烟叶等级提高1-2级,烟叶含钾量提高12%-16%。
(2)该产品无毒无味,安全可靠。
(3)成本低廉,每亩成本3-6元。
该产品在云南白肋烟产区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主要是该产区烟叶成熟和晾制阶段湿度较低,叶片干燥快,颜色浅,外观和感官质量差,试用该产品后,烟叶质量大为改观。2010年示范表明,经该产品处理过的白肋烟,烟叶颜色加深,色度提高,烟叶等级平均提高1.6个等级,亩均价9.78元/公斤,比对照提高21%,上中等比例为78.6%,比对照高9.1个百分点。评吸认为,香气量显著加大,杂气和刺激性显著减少,风格程度和烟叶可用性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碳酸氢钠0.1%
碳酸氢钾0.8%
乙氧基三硅氧烷0.025%
余量为水。
使用方法:在白肋烟砍烟前3天喷施烟株,喷施量以使烟叶湿润为宜,每亩30公斤水溶液,待烟叶充分吸收,烟株变干后砍烟晾制。
实施例2
本发明的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碳酸氢钠1.0%
碳酸氢钾1.5%
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0.028%
余量为水。
使用方法:在白肋烟砍烟前4天喷施烟株,喷施量以使烟叶湿润为宜,每亩35公斤水溶液,待烟叶充分吸收,烟株变干后砍烟晾制。
实施例3
本发明的白肋烟晾制促进和增色剂,其组分及含量为:
碳酸氢钠0.8%
碳酸氢钾0.5%
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0.030%
余量为水。
使用方法:在白肋烟砍烟前5天喷施烟株,喷施量以使烟叶湿润为宜,每亩40公斤水溶液,待烟叶充分吸收,烟株变干后砍烟晾制。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5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