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拼接式的棒条筛鼓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5862.2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杰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5/06 | 分类号: | D21D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棒条筛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制浆筛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造纸工序中对纸浆进行碎解和筛选的筛鼓。
背景技术
压力筛筛鼓广泛应用于造纸制浆筛选中,对碎解后的废纸浆进行筛选,使纸纤维与轻重杂质分离。其筛选过程是当浆料通过筛鼓上的筛缝时,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使小于筛缝的浆料通过筛缝进入良浆部分,没有通过的杂质则被筛出进行其他方式处理。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压力筛筛鼓的制作方式是在加固环上加工齿槽,再将加工好的棒条逐一镶插入加固环的齿槽内,然后将棒条与加固环用焊接或粘合方式连接。在该种筛鼓的结构中,加固环上的齿槽具有定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这种结构虽然也起到了不错的筛选效果,但由于它对制作精度要求过高,加工的困难程度增加,制作工艺过于繁琐,否则筛鼓的径向跳动和周向累计误差就会很大。加上焊接应力对棒条的影响,以致影响了筛缝的均匀度,从而使筛鼓的生产能力和净化效率下降,最终降低了成形纸面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筛鼓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精度差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有效的筛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接式的棒条筛鼓,所述筛鼓呈筒状,具有多个同轴布置且有支撑作用的环形的加固环,所述加固环周边均匀布局一系列的棒条形成具有缝隙的筛状筒,其特征是,所述的棒条包括依次并列间隔布置的第一棒条和第二棒,且所述第一棒条和第二棒条是相互配合定位的,是通过两棒条自身宽度来确定筛鼓筛缝的宽度与均匀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环为刚性的圆环状物体,至少在内外侧为均匀光滑的表面;
所述第一棒条在长度方向上为条形,所述第一棒条截面为“I”形;所述第一棒条底部为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棒条上部为第一紊流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底面为与加固环相贴合的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两侧具有定位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一紊流部截面为自固定部向外延伸的波纹状,形成单一波纹,且在长度方向上是连续的条状;
所述第二棒条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紊流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是沿长度方向上断续间隔布局在第二紊流部上的系列块状体,所述块状体与第一固定部具有相同的截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中的块状体和第二固定部之间通过定位凸起和凹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紊流部和第一紊流部具有相同结构,且两相邻棒条的紊流部彼此之间有间隙,所述纸浆液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紊流部之间的间隙,然后通过第二固定部的镂空部位,实现筛选的目的。
所述第一棒条和第二棒条分别与加固环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紊流部和第二紊流部具有相同的截面,从截面上看,包括颈部和波纹部,所述波纹部为自颈部向延伸形成的三角形波纹,相邻的波纹部组成连续的波纹,所述颈部的宽度小于对应固定部的宽度,可以在波纹内外侧形成压力差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改进后的筛鼓制作工艺简单,两棒条的截面为简单的几何形状,模块化设计,便于加工,加固环剔除了齿槽的加工工艺;
2)精度高,用棒条自身来确定筛缝的宽度与均匀度,避免了齿槽的加工和安装所带来的径向和轴向的误差,改善了筛鼓的波纹的周向累计误差和径向跳动,提高了筛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棒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棒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D-D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箭头表示浆液的流动方式。
图中:1第一棒条,11第一固定部,12第一紊流部,13凸起,14凹槽,15颈部,16波纹部,2第二棒条,21第二固定部,22第二紊流部,23镂空部,3加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
一种拼接式的棒条筛鼓,包括水平状态设置的环状的多个加固环3,所有加固环在同轴布置。加固环3截面为矩形。在加固环3的外侧(或内侧)依次并列设置竖直布置的第一棒条1和第二棒条2,形成第一棒条和第二棒条在加固环上交叉间隔布置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杰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杰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5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