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豆杉多糖免疫佐剂及含有该佐剂的流感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6186.0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映波;李慧;刘洪卿;孙笠雯;高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A61K39/14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118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豆杉 多糖 免疫佐剂 含有 佐剂 流感疫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豆杉多糖免疫佐剂,还涉及含有红豆杉多糖免疫佐剂的流感疫苗,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曼迪亚红豆杉(Taxus madia)属于红豆杉中的一个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父本为欧洲红豆杉(T.bauata),在美国、加拿大生长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并通过人工繁殖后,在四川、广西、山东和云南等地栽培。人工栽培的曼迪亚红豆杉为常绿灌木,生物量十分巨大,且生长时间短,生长速度快,主根不太明显,但侧根却很发达,且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能耐-25℃的低温。曼迪亚红豆杉通过人工栽培、选育,目前已有10多个品系,曼迪亚红豆杉的年生长40~50cm,最高可达60~70cm,5年生树枝叶剪下后可产“紫杉醇”原料1.5kg以上,剪过的树木次年又可萌生新枝叶,且新枝叶的生物量还大于头年老枝叶的生物量。故曼迪亚红豆杉是经美国FDA批准可用作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品种之一,目前主要作为提取“紫杉醇”的原料使用。
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53803,发明名称为“红豆杉多糖在制药中的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涉及红豆杉多糖在制备治疗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同时涉及红豆杉多糖在制备抗肿瘤复方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红豆杉多糖在制备增强机体的耐受力的药物中的应用。红豆杉多糖具有优异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活性和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转移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以红豆杉多糖为活性成份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具有缓解和稳定晚期肺、胃、大肠、乳腺、前列腺癌的疗效,具有保护人体的T细胞功能,使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保持在较正常的状态。但没有涉及红豆杉多糖在佐剂领域的应用。
研究表明红豆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从红豆杉中分离纯化出的红豆杉多糖。腹腔内注射能显著增加小鼠脾重,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形成,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器官的萎缩,白细胞的减少,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以及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形成减少等,具有明显对抗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作用,以MTT法检测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也显示出具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促进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另外,红豆杉多糖还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对核酸内切酶活性和DNA修复合成也有增强作用,是一重要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佐剂应用于疫苗中,能够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效果,使疫苗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流感疫苗中使用佐剂,不仅可增强免疫原性,还可以降低抗原用量,特别在应对流感大流行时,佐剂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抗原用量,扩大接种人群数量,降低疫苗生产企业因产量不足而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佐剂主要有:铝佐剂(氧化铝、氢氧化铝、磷酸铝)、MF59(是一种包含1%的鲨烯, 0.5%的Tween80和0.5%的三油酸聚山梨脂的水包油乳液)、LTK63和新型佐剂。
目前上市流感疫苗使用的佐剂主要是铝佐剂和MF59。但事实上铝佐剂对蛋白亚单位疫苗诱导抗体产生的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诱导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产生与过敏反应有关的IgE,其副作用难以避免;MF59作为佐剂使用时,在增加免疫原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反应原性,如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等症状增加。此外,由于存在安全性及副作用等问题,LTK63和其它新型佐剂如壳聚糖、ISCOMs等,要作为流感疫苗的佐剂,目前还只限于研究阶段。因此,随着各种新发流感在全世界的爆发和对人感染性的增强,,加快了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寻求更高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佐剂仍然是流感疫苗发展的一个需要。
佐剂发挥作用是由于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效果。因此佐剂一般可在多种疫苗中使用,如目前的铝佐剂。因而佐剂的研究不仅对流感,而且对其它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有很高的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6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