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转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6834.2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曹珂菲;张振民;邬传谷;冯双杰;崔大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F27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转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炼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转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旋转转炉通常绕其炉体轴线旋转,使得各种原料在炉体内被高温处理的同时可进一步混合以达到更好的反应效果。另外,传统的旋转转炉采用高速电机和减速机来驱动转炉的旋转,缺点在于驱动机构体积庞大、笨重,占用空间较大,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转炉,所述旋转转炉可绕Z轴旋转的同时可绕X轴倾动,使炉体内的反应材料的混合更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转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外周设有滚圈;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包括支撑圈和设置在支撑圈外周侧的第一和第二耳轴,其中所述支撑圈可相对移动地支撑所述滚圈以支撑所述炉体;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托架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托架组件和所述炉体绕X轴倾动;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上用于驱动所述炉体相对于所述托架组件绕Z轴旋转;和第一和第二支撑座,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撑座分别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耳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转炉,可绕Z轴旋转且可绕X轴倾动,炉体站立时从炉口向炉体内加入反应原料,工作时,炉体绕X轴向前或向后倾动到预定倾角且同时可绕Z轴旋转,使得炉体内的原料混合更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转炉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支撑圈的内周表面形成有圆周凹槽,所述滚圈可相对移动地容纳在所述圆周凹槽内。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托架组件上;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固定架上且与所述炉体的下端相连以驱动炉体绕Z轴旋转。
其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套圈和多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圈上且另一端分别与套圈相连,其中所述套圈位于炉体下方,且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套圈上。
所述驱动装置为第一液压马达,其中所述液压马达与炉体的下端直接相连。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进一步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液压马达。
所述旋转转炉进一步包括用于限制滚圈上下移动的压紧组件,其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上压紧辊部件,所述上压紧辊部件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的上面且伸出到滚圈上方以限制所述滚圈向上移动;和下压紧辊部件,所述下压紧辊部件设置在所述托架组件的下面且伸出到滚圈下方以限制所述滚圈向下移动。
由此,可防止滚圈从支撑圈中脱离,进而使得炉体绕Z轴转动或绕X轴倾动时可靠性更高。
所述旋转转炉进一步包括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设在托架组件上以支撑所述炉体绕Z轴旋转。
所述旋转转炉进一步包括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设在托架组件上以防止所述炉体相对于托架组件倾动时产生晃动。
可选地,所述顶紧装置为液压顶紧弹簧伸缩装置,以更精确地顶紧炉体以防炉体倾动时产生晃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转炉,通过对炉体外周的滚圈进行上下限位,同时由于设在炉体后侧的顶紧装置,使得在炉体绕Z轴转动和绕X轴倾动时更加安全可靠。另外,炉体旋转和倾动均采用液压马达传动,可实现无级变速,从而对炉体的旋转可进行更精确的控制,且体积小。进一步地,对炉体底部进行更稳妥的支承,旋转转炉工作时更加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转炉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转炉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转炉的压紧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以及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转炉的顶紧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6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铅垂补偿器
- 下一篇:具有位置记忆的交通工具座椅容易进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