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管及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7056.9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4C3/04;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组合 调式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液分离管及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需要将气体中的水份分离出来,即称之为气液分离或气体干燥过程。气液分离装置就是实现这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工艺处理过程的系统设备。如天然气的脱水就是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除去除供气管道中的水蒸气,以免其在压降点凝结,防止计量装置、各种阀门、压缩机和仪表等部件的堵塞和腐蚀等问题。由于天然气处理的要求及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的限制,增加了这一过程实施的难度,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脱水方法,就需要一个相对庞大的系统处理装备,如加热系统及乙醇注入系统等。不但增加了建设和运行成本,增加了后续处理过程,如对污染源的处理等,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还无法保证这一工艺过程的正常运行和处理后气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天然气脱水装置-气液分离管及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管,包括入口锥管、加速管段、旋流管、同轴旋流分离器、出口锥管及出口外套管;入口锥管的截面为圆锥形,气体由所述入口锥管进入后发生绝热膨胀,气体由所述入口锥管进入所述加速管段,速度增加达到超音速状态,同时形成低温低压气体;所述低温低压气体进入旋流管后,形成高速旋流场,从所述同轴旋流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液滴被甩向出口外套管内壁形成液膜。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同轴旋流分离器包括两个同轴的外筒与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狭缝。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加速管段包括第一加速管和第二加速管。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旋流管内部设置折流板,气体和凝析液的混合物经过折流板后,形成高速旋流场。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折流板为空间曲面板结构。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折流板固定于一燕尾板上,燕尾板可在旋流管的燕尾槽中移动。
所述的气液分离管,所述折流板以所述螺栓为轴而任意旋转。
一种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包括至少两个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包括入口锥管、加速管段、旋流管、同轴旋流分离器、出口锥管及出口外套管;入口锥管的截面为圆锥形,气体由所述入口锥管进入后发生绝热膨胀,气体由所述入口锥管进入所述加速管段,速度增加达到超音速状态,同时形成低温低压气体;所述低温低压气体进入旋流管后,形成高速旋流场,从所述同轴旋流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液滴被甩向出口外套管内壁形成液膜。
所述的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第二集气器、集液器;气体进入第二集气器气液进行了初步分离;初步分离后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管,含液气体在气液分离管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进入集液器10。
所述的组合可调式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集气器内设置圆锥导流板、旋转导流栅、圆锥顶板、外环筒、内环筒;气体经过圆锥导流板后,穿过旋转导流栅,气体产生了离心旋转运动,被圆锥顶板阻挡后沿第二集气器圆周向下旋转流动,再从第二集气器底部进入外环筒,然后被顶部的圆锥顶板阻挡折流后进入内环筒,又可产生旋转。
本发明所研制的新型天然气脱水装置,具有体积小、不需提供热源及化学剂、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连续使用的全新概念模式的新型气体气干燥设备,这对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将有着其独到的作用。该装置不但可用于天然气的脱水,还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制药、精细化工等各种气干燥工艺过程。
高速流气液分离器也是近年来正在国外研发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及低成本的新型气液分离装置,与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型气液分离装置系统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不用任何化学剂,因而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同时不使用大型的设备,运行成本很低,便于操作及维修等多方面具有与传统的气液分离方法不可相比的优点,如用于单井的天然气处理时,就可解决单井脱水不利这一老大难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