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锂电池用锂铝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7246.0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郝德利;叶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赫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C25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锂电池 铝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锂电池用锂铝合金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化学电源储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在移动电话、GPS(个球定位系统)导航仪、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一次锂电池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因为需要定期更换,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增加了产品的体积。例如个人计算机主板用的一次锂二氧化锰电池,一般使用5-6年寿命终止,耗电高时1-2年电能就会耗尽。大量的一次锂电池的消耗还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近来日本的三洋电子公司、日本精工公司相继开发出了3V二次锂电池,已经在于机、GPS导航仪上广泛的使用,可以和设备同寿命,不需要维护和更换,方便了用户,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二次锂电池的负极多用锂铝合金材料。锂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电化学共沉积法和熔炼法等几种方法。
粉末冶金法是将锂粉和铝粉混个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熔炼,但是熔炼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而导致合金的成分变化,锂的消耗量大增加,对坏境危害大且操作不安全。
电化学共沉积法是用电化学的方法把锂和铝沉积到阴极上从而得到需要比例的合金。由于铝、锂的沉积电位差很大,很难控制锂铝合金的比例,该方法设备投资大,操作过于复杂,安全性差。
熔炼法是将金属锂放在熔炼炉中加热使锂熔化,在加入金属铝熔融在锂中形成合金。由于金属锂和铝的密度差别大,熔点差别超过500℃,因此合金的合成取决于两种材料的界面扩散速度。这种方法合成的锂铝合金组份很难均匀。
美国专利文献US3957532公开了一种锂铝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接近锂铝合金的熔点熔化金属锂,然后逐渐加入金属铝,这样随着金属铝的不断增加,逐渐提高温度,保持混合物液相状态,当达到需要的合金比例时,将液体急速冷却,形成固体并破碎。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均匀的合金相。
当前的锂铝合金技术主要集中在合金的组份以及合成均匀性,没有针对其电化学性能提高进行合成工艺开发。本发明从锂铝合金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方面入手,公开了一种适合作为二次锂电池负极的锂铝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作为二次锂电池负极的锂铝合会,按照质量比计算,锂含量为11%~20%,铝含量从80%~89%。
本发明的而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适合作为二次锂电池负极的锂铝合金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原理是粉末冶金术与电化学共沉积技术的结合,先通过机械球磨的方式把锂颗粒和铝颗粒混合均匀使锂铝合金在铝颗粒表面形成,再压制成为适用于电池负极的饼状,进入锂电池用电解液,从而加速锂嵌入铝颗粒中形成更加完全的锂铝合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在相对湿度低于2%的干燥空气中将一定比例的需要量的金属锂颗粒和铝颗粒放入陶瓷球磨罐,加入一定数量的刚玉球,充入惰性气体氩气,然后进行球磨30分钟到10小时,然后取出混个物,挑出刚玉球,将混个粉料填入模具,在油压机上压成需要厚度和直径的饼状物,饼状物的厚度和直径根据二次锂电池负极需要的尺寸来确定,饼状物放入二次锂电池用的有机电解液中,静置20~56小时,然后取出,用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二甲酯清洗干净得到锂铝合金。
所述的金属锂颗粒直径在0.2mm~1.5mm,纯度大于99%。所述的铝颗粒直径在0.04mm~0.1mm,纯度大于99.9%。所述的一定比例的需要量的金属锂颗粒和铝颗粒锂,其比例为金属锂质量比为11%~20%,金属铝质量比为80%~89%。所述的惰性气体氩气纯度大于99.99%。所述的电解液为LiPF6、LiClO4、双乙二酸硼酸锂(LiBOB)、LiBF4、LiI或LiCl溶解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乙二醇二甲醚(DME)、乙腈(AN)、碳酸甲乙酯(EMC)或γ-丁内酯(GBL)的一种溶液或者多种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赫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赫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