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不动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7392.3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倪晋仁;朱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02F3/34;B09C1/10;C12R1/01;A62D101/2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吴鸿维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降解 不动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难降解有机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系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苯并[a]芘是一种具有明显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主要产生于石油、煤炭、木材、气体燃料和纸张等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及其在还原过程中的热分解作用;因此,苯并[a]芘广泛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碳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以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地面水中的苯并[a]芘除了工业排污外,主要来自洗刷大气的雨水、储水槽及管道涂层淋溶等。人们长期暴露在含有苯并[a]芘的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研究表明,生活环境中的苯并[a]芘含量每增加1%,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目前苯并[a]芘(BaP)与黄曲霉毒素和亚硝胺已被美国环保局列入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污染物黑名单,是全世界公认为的三大致癌物质。
近年来,随着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大量使用,环境中的苯并[a]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苯并[a]芘的水解和光解速率都非常缓慢,如不加以处理必定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相对于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微生物法由于具有二次污染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其在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乃至最终消失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环境中多环芳烃类物质去除的最主要途径。微生物能将苯并[a]芘完全矿化,最终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无机物质CO2和水,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中苯并[a]芘的最佳方法。然而,目前发现的具有苯并[a]芘降解能力的细菌种类单一,且降解速率和代谢活性较低,降解能力不强,因此发掘更多的具有较强分解代谢能力的苯并[a]芘降解菌,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将具有重大的环境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苯并[a]芘生物降解效率低的难题,提供一种高效苯并[a]芘降解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Bap30已于2011年1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 4586。
菌株Acinetobacter sp.Bap30是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家属区下水道废水中取样,经驯化、分离及纯化得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细菌。
形态特征:菌株Bap30在37℃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16h后,生长为黄色的圆形菌落,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通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菌体呈细小短竿状,大小为1.0~3.0μm,接触酶反应结果为阳性,氧化酶反应结果为阴性。
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该菌株的16S rRNA具有如序列表示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1390bp。
CGAGCGGAGAGAGGTAGCTTGCTACTGATCTTAGCGGCGGACGGGTGAGT
AATGCTTAGGAATCTGCCTATTAGTGGGGGACAACATTTCGAAAGGAATGC
TAATACCGCATACGTCCTACGGGAGAAAGCAGGGGATCTTCGGACCTTGCG
CTAATAGATGAGCCTAAGTCGGATTA---GCTAG-TTGGTGGGGTAAAGGCCT
ACCAAGGCGACGATCTGTAGCGGGTCTGAGAGGATGATCCGCCACACTGG
GACTGAGACACGGCCCAGACTCCTACGGGAGGCAGCAGTGGGGAATATTG
GACAATGGGCGCAAGCCTGATCCAGCCATGCCGCGTGTGTGAAGAAGGCC
TTATGGTTGTAAAGCACTTTAAGCGAGGAGGAGGCTACTTTAGTTAATACCT
AGAGATAGTGGACGTTACTCGCAGAATAAGCACCGG-CTAACTCTGTGCCA
GCAGCCGCGGTAATACAGAGGGTGCAAGCGTTAATCGGATTTACTGGGCGT
AAAGCGCGCGTAGGCGGCTAATTAAGTCAAATGTGAAATCCCCGAGCTTAA
CTTGGGAATTGCATTCGATACTGGTTAGCTAGAGTGTGGGAGAGGATGGTA
GAATTCCAGGTGTAGCGGTGAAATGCGTAGAGATCTGGAGGAATACCGAT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