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配油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7904.6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3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刘洋;杜明刚;邹天刚;郭书彪;罗晓梅;卜树峰;吴才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履带 车辆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配油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车辆中不可避免地采用各种分配液压油的装置,这些装置具有针对旋转件进行油液流量分配及密封功能。以往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润滑油及操纵油进行密封,如采用各种不同形式及材料密封环的配油密封装置。
2010年授权的专利号为CN201428801Y,发明名称为《机械密封装置》的专利,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被输送介质泄露,该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组相互配合的动密封环和静密封环,在动密封环和静密封环相贴合的端面上设置有槽。其装置在液体机械工作时,槽内充满液态介质,当机械设备运转时,随着动密封环的转速逐渐升高,槽内的液态介质的压力也不断升高,同时液态介质向动密封环和静密封环之间的密封端面内扩散,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膜,从而不仅使得高压状态的液体机械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还保证了高压下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该装置解决了较高压力下液态介质的密封效果较差,泄露量大的问题。专利中机械密封装置的功能单一,只是对液态介质起到密封作用,没有涉及到结合液体机械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各部件需求分配液体介质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到液态介质随着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温升问题。
2009年的专利号为CN101672399A发明名称为《一种发热量小的回转缝隙密封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高速旋转的旋转件中,密封缝隙中油液在强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热量,由于油液温度升高而引起的缝隙热变性而降低密封缝隙的工作可靠性问题。专利的技术方案为提供配油块和输油轴,配油块的内圆柱孔与输油轴为间隙配合,在与配油块的内圆孔住相配合的一段输油轴的外圆柱面上沿轴向均匀分布环形的凹槽,还可以在配油块的圆柱形孔的内圆柱面上沿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环形的凹槽,凹槽的宽度与输油轴的外圆柱面上的凹槽的宽度相同。其通过在旋转液压系统或元件的回转配油部件的油液缝隙密封装置中,输油轴旋转引起的密封缝隙中油液的周向剪切力小,发热量低,从而提高了密封缝隙的工作可靠性,使液压系统可以在更高的转速下工作。专利申请涉及液体密封缝隙的发热问题。
2010年授权专利号为CN201547042U,发明名称为《双列径向十柱塞马达用配油装置》的专利,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轴配油方式的过程中,由于在配油壳体中进、回油腔间存在无法消除的间隙而产生的泄露,当轴受到不平衡液压径向力作用在壳体中产生偏心,泄露量增加等问题。为减小容积泄露需减少配油间隙,但是由于配油轴较长,对温度变化敏感,容易产生热冲击导致配油轴咬死,且配油轴磨损后间隙增大不能自动补偿。其提供的技术方案有配油板、配油盘、浮动环、推力弹簧和后盖等,可以保证配油的高速连续性和低速稳定性。专利涉及了磨损补偿和配油问题,但是其在高转速、高温、高压力的环境的使用性能,液体泄露量等问题均为提到。
另外还有由压力差式换向阀和配油套组成的配油机构,此种机构由于换向阀的触发条件由压力差控制,其精度会受到影响,且换向阀的频发换向会导致操作难度提高,多零部件的配油机构制备成本增高等问题。
上述各装置的功能单一,如要实现配油及密封等功能需要配备多种装置,且均没有考虑油装置本身的耐磨性能,与旋转件接触时磨损情况的问题。为保证装置的密封效果不因密封装置本身磨损而失效,需要对装置定期检查和更换。因此研制在高转速、高温、高压力的环境下具有配油密封功能的装置,能够保证分油或配油功能,且密封效果较好,能解决泄漏量较大的问题,配油密封装置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且能保证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不影响机械整体运行的需求日益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旋转件的分配及密封不同用途液压油的配油密封装置,密封装置所选用材料为铸造铜合金,保证配油密封装置耐磨性能较好的同时,可以解决履带车辆配油套在高转速、高温、高压力的环境下配油时泄漏量大的问题,同时配油密封装置对旋转件有一定的浮动支撑作用,提升液压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缓冲型建筑智能灭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放射治疗设备的成像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