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7920.5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宋克岭;高峰;李申;蒋任君;袁盛瑞;刘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H02H3/04;H02H5/00;H01B7/02;H01B7/17;H01B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高压 供电 体制 安全 保护 方法 | ||
1.一种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方法为漏电流检测处理保护,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漏电流监测模块、放电模块及和控制处理模块,漏电流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处理模块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到放电模块的控制输入端;
2)当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的时候,正负母线上的电流总值就不为零,即产生了漏电流,传感器检测到正负母线电流的差值即为漏电流的值;
3)控制处理模块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值来计算变化前后的漏电流的差值,差值不超过30mA,说明没有对人体构成触电威胁,可以安全使用;如果该差值超过30mA,则控制处理模块会在0.2s内切断全部高压回路,并发出声光报警,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4)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放电模块把存储在电路中的危险高压电能通过电阻发热做功的方式消耗掉,即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方法为电流环路故障处理保护,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电流环检测模块、放电模块及和控制处理模块,电流环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处理模块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到放电模块的控制输入端。
2)检测电缆插头是否连接完好,只有电缆插头连接完好的负载才能给予配电;
3)在配电的过程中电流环检测模块实时监测电缆插头连接状态,一旦检测到插头松脱立即切断电源并在控制处理模块界面弹出故障报警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流监测模块包括高压负载、漏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测试电压装置;所述高压负载的接口处连接高压正负母线一端,高压正负母线的另一端穿过漏电流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依次开关、电流传感器连接和测试电压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检测模块包括五芯高压电缆插座、五芯高压电缆插头和电流环检测线;所述五芯高压电缆插座和五芯高压电缆插头对应,所述电流环检测线穿过五芯高压电缆插座和五芯高压电缆插头实现闭合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芯高压电缆通过电缆嵌套构成,包括由内到外依次排列的隔离带(7)、总屏蔽层(8)、护套(9)和三个独立电缆,三个独立电缆的外围均设有电源线绝缘体(3),电源线绝缘体(3)与隔离带(7)之间设有填充带(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独立电缆,其中两个电缆均包括电源线导体(2)和电源线绝缘体(3),电源线绝缘体(3)位于电源线导体(2)的外围;另一个电缆包括类屏蔽层(6)、隔离带(7)、和三个独立电缆,每个独立电缆包括信号线导体(4)和信号线绝缘体(5),信号线绝缘体(5)位于信号线导体(4)的外围,信号线导体(4)、信号线绝缘体(5)和类屏蔽层(6)由内到外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为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板,包含A/D接口、电流环通/断检测接口、CPU和放电控制信号及其驱动输出接口,所述A/D接口连接漏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流环通/断检测接口连接电流环检测线,电路板的输出接口连接放电装置的控制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为在每路负载前端并联一个电阻放电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高压供电体制下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放电装置为一开关串联一功率电阻,该开关受控于控制处理模块,该电阻两端的引脚或引线与其散热的壳体之间要有足够高的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79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响应氧化锌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交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