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8131.3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鹏;王文科;邹国富;王芳;吴万红;罗书斌;李志文;李福;林松;羊劲松;夏清阳;罗辉才;刘文连;张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3/40 | 分类号: | G01V3/40;G01V3/26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中三 分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属井中三分量磁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井中三分量磁测技术是指利用岩(矿)体的磁性差异在钻孔中进行不同深度点磁场的探测,根据磁场的异常分布特征对异常做出分析解释,从而达到找矿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目的。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强磁性矿体的勘查,同时也适用于寻找磁性较弱或与弱磁性矿体共生的其他矿体。
现有的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转换均方误差多数比较大,一般都在±500nT,美国的M-850的转换均方误差也有±150nT,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仪器将误差控制在≤25nT,但对于弱磁性矿产勘查工作而言,仪器的探测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已有的三分量磁测软件通用性较差(仅针对某种仪器配套开发),一般只提供简单的数据成图功能,数据处理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测深度大,系统稳定性及探测精度高,操作简单快捷的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
本发明通过购买的现有仪器设备进行组合,并经过系统调试提升仪器的探测精度,结合系统开发的配套软件实现井中三分量磁测。
本发明的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如下:
硬件由采集控制系统,深度控制系统,及通过连线分别与采集控制系统的地面主机和深度控制系统的绞车连线的探头系统组成。其中:采集控制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地面主机,深度控制系统包括绞车控制器及绞车,探头系统包括探管、尾锥、转换接头及电缆。
本发明的探头系统及地面主机部分采用北京中色地科研制的JSZ-05-03型井中三分量磁测仪。深度控制系统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JCH-3型(2000米)绞车系统。
软件由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编制的数据读取、数据计算、数据成图、导出结果及图像模块组成。
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实现步骤如下:
A.系统精度提升:
通过测定硬件系统中仪器各传感器在不同特定状态下的读数,用常规的数学计算得出各传感器之间的角差,再按通用的偏角校正补偿方法来解决安装偏差问题,利用校正软件使仪器精度提升,校正后的系统精度≤17nT。;
B.野外数据的获取:
①掌握工作区地质情况,特别是磁铁矿及基性、超基性岩体等磁性体的分布情况;
②确定采样点间隔参数,一般为1~10m,收集或实测如下参数:剖面方位角A、工区地磁场正常场总场T0、垂直分量Z0和水平分量H0;
③收集其他物化探资料,如地面磁异常图、化探异常图;
④检查组装好系统的电源及各种部件;
⑤打开地面主机电源,此时计算机能正常接收并显示数据,即下井工作;
⑥首先校正深度零点,然后通过绞车控制器操作绞车将探管下放到指定深度;
⑦当探管稳定后,在笔记本电脑中的采集软件中点击采集按钮进行该点的数据采集工作;
⑧按确定的点距操作绞车按上或下、放线或回线到下一测点;
⑨当探管转到下一测点并稳定后,在采集软件中点击采集按钮进行该点的数据采集工作;
⑩重复⑧~⑨直到完成所有测点;
C.配套软件的使用:
①打开软件;
②点击文件-导入,导入原始数据;
③点击计算并输入剖面方位角,软件会自动计算并成图;
④点击保存,将生成的图像以bmp文件格式存储;
⑤点击文件-清空,清除数据信息;
⑥重复②~⑤完成其他钻孔数据的成图;
⑦点击文件-退出,退出系统并进行分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探测深度大,系统稳定性高;
2.探测精度高;
3.拥有与该仪器配套的软件,能够实时处理,操作简单快捷。
4、该系统既适用于寻找强磁性矿体,也适用于寻找磁性较弱或与弱磁性矿体共生的其他矿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软件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选择KJJ-2000型井进行井中三分量磁测,通过获取野外数据、利用软件成图及资料分析解释工作,从而达到找矿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目的。
本发明的KJJ-2000型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色剂组合物及其方法
- 下一篇:多轴注射模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