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有机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8239.2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富;赵立军;王祖佑;陈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2;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一纯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有机化工 污水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污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COD浓度高达5-30万mg/L的一种或几种酸性污水首先经过曝气混合后进入“曝气铁炭微电解+芬顿氧化”预处理工艺,曝气微电解的反应时间为60分钟~180分钟,芬顿氧化反应时间为60分钟~100分钟,铁炭微电解和芬顿氧化均采用底部曝气的混合传质方式;
b)COD浓度高达5-30万mg/L的碱性污水经过混凝沉淀预处理后与经步骤a)预处理的酸性污水在中和池进行机械搅拌中和,酸碱不足部分通过外部投加酸性化学品或碱性化学品而实现,从而使污水pH值达到6~8后再进入后续生物强化处理单元;
c)使经步骤b)预处理的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接触氧化I+接触氧化II”生物强化处理单元,其中水解酸化池中投加组合式生物载体填料和生物强化工程菌,接触氧化池中投加天然矿物载体填料和生物强化工程菌,并通过投加营养液和生物活化液的方法提高强化工程菌的活性和降解性能,如果需要,根据步骤b)的出水浓度情况,在该步骤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清洁下水,以保证生物强化处理单元中的有机负荷不大于15kg COD/(m3·d);
d)使步骤c)的出水进入絮凝气浮后处理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强化单元中的絮凝剂为聚合氧化铝铁和聚丙烯酰胺。
3.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污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COD浓度高达5-30万mg/L的一种或几种酸性污水由计量泵自污水储罐提升至铁炭池进行微电解反应,铁炭池底部同时进行曝气搅拌,总反应时间150分钟;
b)铁炭池反应后出水进入芬顿氧化池进行氧化反应,H2O2的投加量为6mL·L-1,采用底部曝气的方式进行传质搅拌,芬顿氧化反应时间为90分钟;
c)将具有高COD浓度的碱性污水按流量由计量泵自污水储罐提升至絮凝池,碱式絮凝剂包括凝聚剂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其中凝聚剂为CaCl2重量∶MgCl2重量=2∶1,投入絮凝剂后以搅拌机进行搅拌,出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与经步骤b)预处理后的酸性水汇合进入中和池;
d)酸碱污水分别经“铁炭微电解-芬顿氧化”和“絮凝沉淀”处理后,酸碱废水在中和池进行酸碱中和,酸碱如不能完全中和则通过外加NaOH或H2SO4的方式中和,使污水pH值达到6~9,混合方式为机械搅拌;
e)经预处理后的酸碱污水以清洁下水按比例稀释后进入后续“水解酸化+接触氧化I+接触氧化II”生化段,其中水解酸化池内分别投加组合式生物载体填料和生物强化工程菌,采用潜水搅拌机进行泥水混合和传质;接触氧化池中投加天然矿物载体填料和生物强化工程菌,采用底部曝气的方式进行供氧和传质;同时,向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均投加营养液和生物活化液,由此提高强化工程菌的活性和降解性能;生化段反应时间为水解酸化池24h,一级氧化池20h,二级氧化池18h;生物强化单元处理后出水进入絮凝气浮后处理单元;
f)生物强化单元出水中含有胶体和生物膜絮体,采用加压溶气气浮的方式对其进行去除,所述单元中投加的絮凝剂为聚合氧化铝铁和聚丙烯酰胺。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强化工程菌可以由以下三部分构成,或由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构成,或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构成:①GW1、GW2、GW5菌株混合物;②EM菌冻干粉;③石化污水厂污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生物强化工程菌由所述三部分构成时,三者重量比为2∶1∶50~100;当生物强化工程菌由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构成时,两者重量比为2∶50~100;当生物强化工程菌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构成时,两者重量比为1∶50~100;总投加量为池体有效容积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2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铰接螺栓
- 下一篇:一种电磁污水处理系统及电磁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