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8386.X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明;肖艳;申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B01J49/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交换 离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无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层的两端安装一对阴阳电极;采取交换处理与电再生交替操作;利用高压直流电促进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交界面上的水电离,产生大量H+与OH-离子;再利用所产生的H+或OH-离子对失效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使其转化为RH型或ROH型;在电再生的同时,借助离子交换树脂间隙中连续流动的水流,使得被再生下来的离子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一种无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开有上接口(1)的顶盖(2)、筒状外壳(4)与开有下接口(13)的底盖(7)围成的绝缘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安放多孔布水板(8)、上电极(9)、离子交换树脂(10)、下电极(11)与密度小于水的多孔浮块(12),顶盖(2)与筒状外壳(4)上端面之间用上密封圈(3)密封,底盖(7)与筒状外壳(4)下端面之间用下密封圈(6)密封,多孔布水板(8)与上电极(9)固定在顶盖(2)与筒状外壳(4)端面之间,下电极(11)固定在多孔浮块(12)上,多孔浮块(12)外圆柱面与筒状外壳(4)内圆柱面之间安装有中密封圈(5),下电极(11)与多孔浮块(12)能一起上下自由滑动,上电极(9)与下电极(11)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极(9)与下电极(11)中的其中一个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两电极采用孔尺寸小于离子交换树脂(10)颗粒粒径的微孔网状电极;或采用孔尺寸大于树脂(10)颗粒粒径的网状电极,但要在上电极(9)与多孔布水板(8)之间以及下电极(11)与多孔浮块(12)之间各添加1~2层孔径小于离子交换树脂(10)颗粒粒径的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离子交换膜的电去离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10)为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两性型离子交换树脂、单一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单一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3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