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豆浆过滤装置及其豆浆过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8424.1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夏立国;王胜华;刘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浆 过滤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及豆浆过滤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豆浆过滤手段一般都使用筛网进行手动过滤;或者在桶体内镶嵌筛网,利用豆浆的自身重力进行滤浆。然而,通过筛网进行过滤的豆渣一般含浆量都比较高,造成豆浆的大量浪费;另外,过滤网极易粘附豆渣,清洗起来十分困难;除此之外,此种筛网在过滤的过程中网孔容易堵塞,导致浆液的过滤速度很慢,制作一次豆浆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过滤动作才能得到口感较好的豆浆。
现有榨汁机领域也公开了一些螺杆推进挤压榨汁机,包括推进螺杆、与推进螺杆配合的挤压筒、电机、集汁腔及设置在挤压筒前端的过滤部,通过推进螺杆与挤压筒旋转配合推进粉碎挤压,粉碎后的物料渣与汁液在推进螺杆的推动作用下沿着推进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间隙继续前进,至过滤部进行过滤,渣从出渣口排出,汁液通过过滤部过滤流至集汁腔,可以看出该榨汁机必须设置另外的过滤部结构才能实现汁渣分离的目的,并不能彻底改变滤网或筛网等传统的过滤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过滤效果较好且易清洗的豆浆过滤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过滤效率较高的豆浆过滤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豆浆过滤装置,所述豆浆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芯、电机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该过滤芯的周壁盘旋布设筋条,该筋条之间构成螺旋槽,筋条的顶端与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该过滤芯包括挡渣板,该挡渣板设置在过滤芯远离出渣口的一端,该挡渣板外周壁与过滤筒内壁之间同样形成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该筋条与挡渣板之间形成与螺旋槽相通的储渣槽。
所述筋条一端与挡渣板相连。
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一体成型,或所述挡渣板与过滤芯为分体结构。
所述过滤芯还包括螺旋部,该挡渣板与螺旋部邻近集浆部的一端固定相连。
所述过滤筒还包括通向螺旋槽的进浆口以及与集浆部连通的出浆口。
所述豆浆过滤装置还包括启闭出渣口的挤渣阀。
一种所述豆浆过滤装置的豆浆过滤方法,包括:
电机正转阶段:筋条朝挡渣板旋转推进挤压豆渣,豆浆则经由回流滤缝流至集浆部,豆渣积存在储渣槽内;
电机反转阶段:筋条旋转推进豆渣延着螺旋槽朝出渣口方向挤压排出,豆浆则经由回流滤缝流至集浆部。
所述电机正转阶段与电机反转阶段交替进行。
所述豆浆过滤方法还包括清洗阶段,即注入洗涤液体至螺旋槽,电机正反转切换循环清洗过程。
所述过滤筒竖直高度最低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至少为15度,该电机反转阶段,过滤的豆浆自身重力沿着回流滤缝流至集浆部。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槽指的是螺旋状的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豆渣伴随筋条的旋转沿着该凹槽推进挤压至出渣口排出。在具体形成凹槽的工艺上可以是在一个实体上开凿出来,也可以通过装设筋条的方式围成。
本发明所述的回流滤缝是指过滤筒内壁与过滤芯的筋条顶端之间形成的螺旋状连续缝隙或挡渣板外周壁与过滤筒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回流滤缝的作用相当于普通的过滤网的网孔,具体的实现原理是:豆浆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回流滤缝中流至集浆部。例如,该回流滤缝的过滤粒度可以达到30目以上。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