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抗病基因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48518.9 申请日: 2011-03-01
公开(公告)号: CN102653765A 公开(公告)日: 2012-09-05
发明(设计)人: 戴小枫;陈捷胤;田李;汪佳妮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29 分类号: C12N15/29;C12N15/82;A01H5/00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陈小莲;王凤桐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植物 抗病 基因 提高 抗病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抗病基因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具体地涉及植物抗病基因和一种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对病原菌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抗性机制,包括在物种水平上不能被病原菌侵染的非寄主抗性,在品种水平上表现出应答病原菌所有小种的小种非特异性抗性和一个植物品种只对一个病原菌小种产生的小种专化性抗性。

寄主植物自身含有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病原菌中存在相应的无毒基因和毒性基因,基因型控制的植物抗病性通常是由抗病基因与相应来源于病原菌(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的无毒基因相互作用所决定,而抗病基因与毒性基因、感病基因与无毒基因以及感病基因与毒性基因的互作则表现为感病。这种寄主与病原物之间的受体-配体识别模式能够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活化各类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寄主产生过敏反应,引起侵染部位组织或器官坏死,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扩散,最终使寄主表现出对病原菌的抗性。

因此,分离植物抗病基因并利用这些植物抗病基因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对于依赖植物的生产活动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分离植物抗病基因并利用这些植物抗病基因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发明提供了植物抗病基因和一种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抗病基因,所述植物抗病基因为基因a或基因b,其中,所述基因a为编码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b为编码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基因修饰植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野生型植物,所述基因修饰植物中,基因a和/或基因b的表达增加;其中,所述基因a为编码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b为编码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

本发明分离了上述植物抗病基因并利用这些植物抗病基因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特别是提高小麦、玉米、黑麦、水稻、燕麦、大麦、高粱、小米、大豆、油菜、向日葵、番茄、麻、棉花和拟南芥的抗立枯病、疫病、炭疽病、红粉病、稻瘟病、白粉病、锈病、黑斑病、角斑病、茎枯病、黑果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的抗病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抗病基因,所述植物抗病基因为基因a或基因b,其中,所述基因a为编码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b为编码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

符合上述要求的基因a或基因b,也可以依据各自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其碱基序列。符合上述要求的基因a或基因b,还可以根据其碱基序列通过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得到,所述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已为本领域公知且已有商业化定制服务提供,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基因修饰植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野生型植物,所述基因修饰植物中,基因a和/或基因b的表达增加;其中,所述基因a为编码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b为编码由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增加”的概念中,“表达”是指是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过程;上述过程的强度增加即为表达增加,具体地,可以为转录得到的产物和翻译得到的产物增加。

其中,所述基因a或所述基因b的碱基序列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为满足各自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上述氨基酸序列条件的各种碱基序列;优选情况下,所述基因a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cDNA全长)或SEQ ID NO:4(ORF)所示;所述基因b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5(cDNA全长)或SEQ ID NO:6(ORF)所示,在该优选情况下,所述基因a或基因b能够通过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中克隆而直接得到。其中,所述海岛棉的产地和株系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使用各种能够商购获得的海岛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