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白叶病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0056.4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洁;黄应昆;李文凤;赵培方;王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61600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白叶病 病原 pcr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的甘蔗白叶病病原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白叶病由类菌原体侵染所引致,属全株性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上有单条或数条白色或乳黄色或浅绿色条纹,严重时整个全叶丧失叶绿素变成白色,呈漂白状,植株矮化,节间短缩,分蘖增多。类菌原体可通过带病种苗进行传播,在田间叶蝉(Matsumuratetlix hiroglyhious)等昆虫介体可通过取食病株韧皮部进行反复侵染传播。该病害是甘蔗产业毁灭性病害之一,可导致甘蔗的巨大减产,给甘蔗和制糖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近年来,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合作的逐渐增强,并且与这些国家开展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日益频繁。由于甘蔗白叶病在GMS国家普遍发生,为了有效防控该病害随引进的甘蔗品种/材料侵入境内,对国际合作中进出口的甘蔗品种/材料进行病害检疫检测非常必要,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白叶病的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甘蔗白叶病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简便、高效地检测甘蔗白叶病病原。本发明按下列步骤进行:取甘蔗病叶组织,通过CTAB法提取甘蔗病叶组织的总基因组DNA,应用巢式PCR技术对总基因组DNA依次进行第一轮PCR和第二轮PCR两次扩增,用1.0%的琼脂糖凝胶对巢式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第一轮PCR扩增产物的DNA目标片段大小约为700bp,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的DNA目标片段大小约为210bp。
所述的甘蔗病叶组织经液氮研磨成粉末,转入离心管,采用CTAB抽提缓冲液提取甘蔗病叶组织的总基因组DNA。
所说巢式PCR技术的两次扩增,第一轮PCR扩增采用的引物为MLOX/MLOY,第二轮PCR扩增采用的引物为P1/P2。
本发明通过应用巢氏PCR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从而为严格防控该病害传入境内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步骤如下:
A、蔗叶总DNA的提取。
1、取新鲜叶片剪细,加入液氮研磨成粉末,转入2.0mL离心管;
2、加1000μL CTAB抽提缓冲液,于65℃水浴温育30min,每10min混匀一次,12000rmp离心10min;
3、取上清液800μL于2.0mL离心管,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rmp离心10min;
4、取上清液750μL于2.0mL离心管,加入2/3体积异丙醇,加入200μL 5MNaCl溶液,混匀,于-20℃放置4小时,12000rmp离心5min;
5、弃上清液,于沉淀加入500μL 70%乙醇,12000rmp离心2min;
6、弃上清液,于沉淀加入500μL无水乙醇,12000rmp离心2min;
7、弃上清液,室温干燥DNA,加40μL灭菌超纯水或TE缓冲液,于-20℃保存备用。
B、引物设计。
应用两对引物对DNA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第一轮PCR扩增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MLOX:5′-GTT AGG TTA AGT CCT AAA ACG AGC-3′,下游引物MLOY:5′-GTG CCA AGG CAT CCA CTG TAT GCC-3′,目标片段约为700bp;第二轮PCR扩增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P1:5′-GTC GTA ACAAGG TAT CCC TAC CGG-3′,下游引物P2:5′-GGT GGG CCT AAA TGG ACTTGA ACC-3′,目标片段约为210bp。
C、巢式PCR扩增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0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