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刺参腐皮综合症的噬菌体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0243.2 申请日: 2011-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2172248A 公开(公告)日: 2011-09-07
发明(设计)人: 徐永平;金礼吉;谭德猛;马永生;李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01N63/02 分类号: A01N63/02;A01P3/00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梅洪玉
地址: 116100***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刺参 综合症 噬菌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对两种噬菌体及其应用,尤其能特异性裂解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噬菌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在海洋及盐湖环境中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致病性嗜盐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类、贝类之中。哈维氏弧菌是鱼虾贝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已经被证实是刺参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由哈维氏弧菌造成的水产动物病害也频频出现。目前,控制水产动物弧菌病的主要手段是抗菌药物治疗(链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面对日益严重的耐药毒株的出现,利用抗生素来防止细菌污染已经不是最佳防控方法。耐药毒株会在环境中进化并产生,抗生素的开发远不及耐药毒株出现的速度。因此,由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中毒检测表明,导致疾病产生的源头来自于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耐药细菌。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噬菌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体,而且经常都伴随着细菌。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动物的内脏里,都可以找到噬菌体的踪影。目前世上蕴含最丰富噬菌体的地方就是海水。在海平面,平均每毫升的海水即含有109个病毒粒子(virions),并使海水中70%的细菌受到噬菌体的感染。裂解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在宿主菌内快速增殖,并使之裂解,故又称毒性噬菌体。哈维氏弧菌噬菌体可以特异性感染并裂解哈维氏弧菌,因而具有杀菌作用。在感染模型中,噬菌体能够特异杀死哈维氏弧菌;而在水产生产中,噬菌体能够作为抗菌剂来控制细菌污染, 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人们在防止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引起的刺参腐皮综合症时,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一种新的能够特异性裂解哈维氏弧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通过特异性弧菌培养基以及回接感染试验筛选致病性弧菌,对具有致病性的弧菌进行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利用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噬菌体的分离,对分离得到的两株不同大小噬菌斑的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扫描,抑菌试验。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分离得到的两株噬菌体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具有强烈的裂解作用。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

(1)专一性裂解目标病原微生物,不会破坏水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破坏了水体中正常的浮游微生物,引起微生态失衡,并导致机会性感染;

(2)噬菌体是宿主依赖性的,只在细菌感染部位发生作用,随着宿主菌的清除而消亡,不会残留在动物体内;

(3)噬菌体能够自我复制增殖,可保持长期持续作用,且其感染发生在水溶液状态中;

(4)安全无毒副作用,噬菌体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降解后的终产物是氨基酸和核酸片段,对人和动物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分离得到两种哈维氏弧菌噬菌体示意图。

图2是两种哈维氏弧菌噬菌体的体外抑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哈维氏弧菌噬菌体分离制备

本发明样品采自刺参养殖厂的养殖污水,经双层滤纸过滤,8000rpm,离心20min,再用0.22μm滤膜过滤上清。取50ml滤液,加入2ml噬菌体宿主菌过夜培养物,再加入CaCl2母液(已过0.22μm滤膜除菌)至终浓度1mM混匀后,加入Zobell2216E培养基,室温作用1h,再放置于37℃培养24h。取上述培养物以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再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形成噬菌体原液。取噬菌体原液0.1ml,进行10倍梯度稀释,取102、104、106、108稀释液各0.1ml与对数生长期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1ml混合,室温作用15min后,加入10ml 0.7%的2216固体培养基,混匀后迅速倾倒入2216E培养基平板上层,摇匀平置5min,待其凝固,置于28℃温箱培养12h后观察,获得形成噬菌斑的双层平板。

实施例2、噬菌体的纯化培养和浓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0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