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咪唑立宾的提纯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0467.3 申请日: 2011-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2153605A 公开(公告)日: 2011-08-17
发明(设计)人: 郑卫;张祝兰;杨煌建;梅映东;任林英;唐文力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H19/052 分类号: C07H19/052;C07H1/06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翁素华
地址: 350007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咪唑 提纯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领域的提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咪唑立宾的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是1971年从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到的一种咪唑类核苷,后在放射菌(Actinomycetes)科的Streptomyces属streptomyces brefeldianum的发酵产物中也有咪唑立宾,其化学名为1-β-D呋喃核糖-4-氨甲酰基-5羟基咪唑内盐,是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另外,咪唑立宾对核酸代谢中的嘌呤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进入机体细胞后,能够竞争性地抑制IMP脱氢酶和GMP合成酶,使细胞内的GMP减少,核酸的合成减少,从而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增殖,因此,咪唑立宾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自1991年12月起在日本应用于临床肾移植,日本许多临床移植中心已将其作为肾移植后的常规免疫抑制药物,我国近年也将其作为肾移植抗排斥药用于临床,且咪唑立宾可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国内外咪唑立宾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咪唑立宾的化学合成步骤多,反应条件苛刻,周期长,同时在进行碱基和核糖基团的缩合反应时,还需要进行基团的保护和去保护,从而造成合成反应的总收率偏低,成本居高不下;而微生物发酵生产咪唑立宾具有生产过程绿色、成本低等特点,是一条经济环保的生产途径。但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深褐色的色素,而且对光和热不稳定,因此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去除杂质、脱色、浓缩处理。现有的咪唑立宾产品生产工艺采用硅胶去色素和脱色液真空浓缩,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中硅胶对咪唑立宾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真空浓缩需要一定温度下操作而致使产品进一步降解,导致产品收率大为下降,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提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咪唑立宾的提纯方法,具有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浓缩倍数较高、且稳定性良好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咪唑立宾的提纯方法,将咪唑立宾产生菌经发酵产生的发酵液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发酵液预处理:取适量咪唑立宾发酵液,并用碱性溶液将其pH值调至8.0~10.0,接着把调好pH值的该发酵液采用过滤膜进行常规过滤,从而得到咪唑立宾滤液;

(2)树脂富集:先将(1)中得到的咪唑立宾滤液以每分钟0.01~0.1倍填充床体积的速率泵入层析柱内,且该层析柱中已填装了经预处理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接着采用纯化水将层析柱内的溶液洗至中性,之后再用酸性溶液进行洗脱,并收集富集液,即获得咪唑立宾富集液;

(3)膜脱色浓缩:将(2)中获得的咪唑立宾富集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脱色处理,且在该过程期间加入1~5倍富集液体积的纯化水,并收集膜滤出液,即含咪唑立宾的流出液;接着将该滤出液采用纳滤膜进行浓缩以获得咪唑立宾。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膜为陶瓷膜,截留分子量为10KD~50KD,优选截留分子量为30KD。

进一步地,所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是骨架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体上带有季氨基[N-(CH3)2C2H4OH]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或是D201树脂,或是D241树脂,或是D246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酸性溶液为盐酸或磷酸或乙酸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为聚醚砜超滤膜,其截留分子量为1KD~5KD,优选截留分子量为1KD。

进一步地,所述纳滤膜为聚酰胺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D~1KD,优选截留分子量为300D。

本发明一种咪唑立宾的提纯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在发酵液预处理、脱色浓缩过程中采用了膜技术,即采用膜过滤、膜脱色浓缩,具有高效、节能,过程易控制、操作方便、少污染等优点;咪唑立宾发酵液(呈深褐色)经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层析,使目标产物得以富集;膜脱色去杂处理后得到浅黄色溶液,而且进一步膜浓缩,咪唑立宾最终浓缩倍数较高,且产品回收率达到85%以上,另外,本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能够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0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