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和基于该用户识别模块的信息交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1115.X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5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廷;王萍;郭漫雪;黄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7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识别 模块 基于 信息 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和基于该用户识别模块的信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迅猛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无线技术、智能卡技术、无线应用协议、公钥加密算法、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等为扩大移动通信技术的服务领域起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提供最基本的通信功能,现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功能。如在线支付功能、非接触支付功能、电子票务以及实时账户查询等功能。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结合行动装置非接触收发器的电子钱包Combi-SIM卡架构示意图。该架构将行动电话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或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卡))晶片与不含非接触感应类比电路的电子钱包智慧卡晶片两者结合成一种复合式用户识别卡(以下称为Combi-SIM),再搭配具备多功能非接触收发器的行动装置所形成的架构。基于多功能非接触收发器具有信号路径选择功能,行动装置不仅作为非接触式卡片用途,而且可作为读卡机读取外界非接触式卡片,或是存取Combi-SIM中电子钱包智慧卡内容。藉此提供电子钱包与电信加值服务整合的功效,消费者透过随身行动装置的便利,随时随地进行电子钱包交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一方面,两个进行非接触通信的行动装置必须同时具备非接触通信的功能,即用户要想获取该服务,两个用户均要更换行动装置,而用户识别模块之间无法直接通信;
另一方面,用户识别模块无法对行动装置的非接触通信进行控制,导致运营商对业务的控制力度很弱,运营商在非接触通信中仅仅是作为通道,即一个运营商的用户换了用户识别模块后,用户同样可以享用行动装置的非接触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和基于该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以实现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通信,保证用户在不更换用户终端的情况下获取非接触通信服务,并提高运营商对非接触服务的控制力,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包括射频模块和非接触式射频天线,还包括主控模块和读写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读写控制模块进行非接触通信模式转换;
所述读写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识别模块为读写器通信模式、卡片通信模式或点对点通信模式,并根据所述用户识别模块当前所处的通信模式控制所述射频模块在相应模式下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射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读写控制模块的控制,通过所述非接触式射频天线收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用户识别模块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处于读写卡器模式或点对点通信模式的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发送无线连接建立请求信号;
处于卡片通信模式或点对点通信模式的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侦听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信号后返回无线连接建立响应信号;
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响应信号,建立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非接触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建立的非接触通信连接进行数据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控模块控制读写控制模块进行非接触通信模式转换,并由读写控制模块控制射频模块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下通过非接触式射频天线进行数据收发,实现了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通信,保证了用户在不更换用户终端的情况下获取非接触通信服务,同时提高了运营商对非接触通信服务的控制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结合行动装置非接触收发器的电子钱包Combi-SIM卡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识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的管脚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发电触控面板
- 下一篇:一种基于USB+OTG的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