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铝剥离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1926.X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卡迪亚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2 | 分类号: | B08B7/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1 江苏省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剥离 机构 | ||
1.一种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一转笼(2),该转笼(2)以卧置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在该转笼(2)上形成有一入料口(21),在入料口(21)的部位配设有一入料口启闭装置(22),在转笼(2)的转笼腔内设有钢球(25);一转笼驱动装置(3),伴随于所述的机架(1)并且与所述的转笼(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的上部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轴承座(11),而上部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轴承座(12),该第二轴承座(12)与第一轴承座(11)相对应,所述的转笼(2)的一端的侧部并且居于中央部位固设有一第一半轴(22),而转笼(2)的另一端的侧部并且同样居于中央部位固设有一第二半轴(23),第一半轴(11)枢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1)上,而第二半轴(23)枢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座(12)上,所述的转笼驱动装置(3)与第一半轴(22)传动连接或者与第二半轴(2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笼(2)是由金属筋条(24)围合构成的,相邻金属筋条(24)之间保持有间隙(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笼(2)的横截面形状呈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启闭装置(22)包括一盖(221)、一压梁(222)和一对固定架(223),一对固定架(223)均与转笼(2)固定,该对固定架(223)中的其中一个固定架(223)对应于所述入料口(21)的一端,而另一个固定架(223)对应于入料口(21)的另一端,压梁(222)搁置在盖(221)上,压梁(222)的端部探入到所述的压梁(222)内,盖(221)与入料口(21)相配合,其中,在一对固定架(223)上各配设有紧固螺钉(2231),藉由紧固螺钉(2231)对所述的压梁(222)定位而使盖(221)紧密闭合于入料口(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压梁(222)的形状均呈n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笼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1)、减速箱座(32)、减速箱(33)、第一、第二传动轮(34、35)和传动带(36),电机(31)固设在电机座(312)上,电机座(312)与减速箱座(32)固定,减速箱座(32)与所述机架(1)固定,减速箱(33)固定在减速箱座(32)上,该减速箱(33)的末级动力输出轴(331)与所述的第一半轴(22)或第二半轴(23)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4)固定在电机(31)的电机轴(311)上,第二传动轮(35)与减速箱(33)的动力输入轴(332)固定,传动带(36)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34)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3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34、35)均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传动带(36)为传动皮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34、35)均为链轮时,则所述的传动带(36)为传动链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铝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筋条(24)为螺纹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卡迪亚铝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卡迪亚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9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铸机脱模剂自动配比节能器
- 下一篇:废铝粒料多级分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