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1959.4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薛鑫;林宇震;许全宏;张弛;邹正平;刘高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R3/16 | 分类号: | F23R3/16;F23R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燃烧 导向 耦合 结构 | ||
1.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全环燃烧室结构中,所述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由外机匣(6)、内机匣(14)、外火焰筒(7)、内火焰筒(8)和涡轮导向器叶片(9)构成,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的出口分别与外机匣(6)和内机匣(14)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的外机匣(6)和内机匣(14)、内火焰筒(8)和外火焰筒(7)为环形结构;内火焰筒(8)和外火焰筒(7)壁上沿周向均匀开有径向的掺混孔(4);外机匣(6)与外火焰筒(7)之间形成燃烧室外环腔(26),内机匣(14)与内火焰筒(8)之间形成燃烧室内环腔(27);所述的涡轮导向器叶片(9)沿周向均匀布置在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之间的收缩通道(25)内,涡轮导向器叶片(9)与掺混孔(4)处在相同的周向位置,与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涡轮导向器叶片(9)的后缘与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的出口处在同一轴向位置;所述涡轮导向器叶片(9)开有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冷却通道(24),分别与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上的火焰筒涡轮冷却气孔(15)贯通,涡轮导向器叶片(9)壁面开有多排涡轮导向器叶片壁面气膜冷却孔(23),燃烧室气流进入燃烧室后分股形成外环腔气流(2),内环腔气流(5)和头部气流(1),内环腔气流(5)和外环腔气流(2)经过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的掺混孔(4)形成掺混气流(3),掺混气流(3)在火焰筒内部与燃烧的头部气流(1)在火焰筒内部通道及与涡轮导向器叶片(9)形成的收缩通道内实现掺混、加速和进一步的燃烧,形成掺混导向耦合区,同时掺混燃气(11)冲击涡轮导向器叶片(9)外表面实现对涡轮导向器叶片(9)的外部冷却;所述外环腔气流(2),内环腔气流(5)一部分经过内火焰筒(8)和外火焰筒(7)的火焰筒涡轮冷却气孔(15)进入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冷却通道(24)形成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冷却气(12),对涡轮导向器叶片(9)内部冷却,经涡轮导向器叶片壁面气膜冷却孔(23)流出形成涡轮导向器叶片冷却气膜(18),实现外部冷却;所述的涡轮导向器叶片出口气流(13)与发动机轴线的存在夹角,即涡轮导向器叶片安装切向角(20),形成燃烧室出口的切向气流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气流(3)占燃烧室总空气流量的10%~50%;燃烧室外环腔(26)和燃烧室内环腔(27)与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内的压降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孔(4)开孔个数12~300个,开孔尺寸为相同大小或大小孔交叉;内火焰筒(8)和外火焰筒(7)的掺混布置方式为一一相对布置即处在同一周向位置或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导向器叶片(9)个数为12~60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导向器叶片安装切向角(20)大小为0°~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气流(1)经过主燃区与燃油混合当量比为0.6~1.5,掺混气流(3)掺混后的总当量比为0.4~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导向器叶片内部冷却通道(24)为简单的冷却通道或和复合冷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掺混燃烧导向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的头部高度是外火焰筒(7)和内火焰筒(8)出口高度的1.5~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9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金属材料高温抗拉强度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节能HID光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