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2136.3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炳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炳坚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3401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参 鲍鱼 混养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鲍鱼,特别涉及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是一种珍贵海珍品,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作为营养价值高的滋补品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食疗佳品,鲍鱼素有“软黄金”之称。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鲍鱼需求的日益增长,鲍鱼的人工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海区,鲍鱼养殖业急剧发展。然而,现有的鲍鱼传统养殖业由于受到养殖技术与养殖模式的限制,养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养殖产量徘徊不前,导致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中国专利申请CN201010235604.6公开了一种可提早育苗的皱纹盘鲍亲鲍促熟方法,挑选壳长至少为9cm、性腺成熟度为3~4成,活力及吸着力强且无病害的皱纹盘鲍作为亲鲍,亲鲍中雄鲍与雌鲍的数量比80~100∶500~1000;分为前期、中间期及后期三个时间段培育亲鲍,前期培育时间为40~50天,水温为15~18℃,饲喂盐渍海带;中间培育时间为40~50天,水温为17~22℃,饲喂鲜海带;后期培育时间为20天,水温为19~22℃,饲喂干紫菜,从而可提早促熟皱纹盘鲍亲鲍。
当前的刺参养殖,主要采用底播增殖与笼养,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刺参的养殖生产需要专门的养殖设施与器具,成本较高,且管理不便。此外,刺参属北方养殖品种,在北方冬季低水温时期往往转入冬眠,生长停滞,因此养殖周期往往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海水水温下降至19~21℃时,清除鲍鱼养殖容器上的杂物后进行消毒;
2)将刺参苗种投放到经过步骤1)消毒后的鲍鱼养殖容器中;
3)投喂饲料,进行刺参与鲍鱼的混合喂养。
在步骤1)中,所述消毒可采用常用消毒剂如漂白粉等消毒。
在步骤2)中,所述鲍鱼养殖容器中刺参苗种的密度可为10~15只/m2;刺参苗种与鲍鱼的数量比最好为1∶15;所述刺参苗种的体长最好为6~8cm,所述鲍鱼的壳长最好为4~9cm。
在步骤3)中,所述饲料可为藻类或藻类干品;所述藻类可为海带、龙须菜、江蓠、紫菜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投喂饲料的周期可为:当鲍鱼养殖容器中水温在16~21℃时每隔2天投喂1次,当鲍鱼养殖容器中水温在10~16℃时每隔4天投喂1次。
本发明利用南方海区冬季水温较高的特点及刺参的摄食习性,提供一种适合于在南方海区开展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刺参以硅藻、腐烂植物、有机物碎屑为食的特点,开展与鲍鱼混养,可以摄食鲍鱼养殖过程中剩余的饵料及鲍鱼粪便,既不需额外投饵,又可对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起到养殖环境的清洁作用。通过刺参与鲍鱼的混养,最大程度地增强了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刺参可大量摄食残饵及鲍鱼产生的粪便,减轻水体污染、减少了病原体的繁殖与传播,有助于减少鲍鱼感染疾病。由于刺参属于混养,无需额外增加养殖成本,具有较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福建省连江县罗源湾海区开展刺参与鲍鱼混养工作,当水温下降至21℃时,清除海区浮筏式鲍鱼养殖笼上的杂物,并进行消毒。
2)在规格为长×宽=0.41m×0.3m的鲍鱼笼中投放壳长5cm的鲍鱼30只和体长6cm的刺参2只,当水温在16~21℃时每隔2天投喂1次干海带,水温在10~16℃时每隔4天投喂1次干海带。
3)6个月后,统计刺参和鲍鱼的成活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混养刺参的实验组中鲍鱼平均成活率达93.3%,刺参成活率99%。未混养刺参的对照组鲍鱼平均成活率为81%。混养实验组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实施例2
1)在福建省漳浦县北江海区开展刺参与鲍鱼混养工作,当水温下降至19℃时,清除海区浮筏式鲍鱼养殖笼上的杂物,并进行消毒。
2)在直径为0.2m的盆式鲍鱼笼中投放壳长6cm的鲍鱼30只和体长7cm的刺参2只,当水温在16~20℃时每隔2天投喂1次新鲜龙须菜,当水温在10~16℃时每隔4天投喂1次新鲜龙须菜。
3)6个月后,统计刺参和鲍鱼的成活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混养刺参的实验组中鲍鱼平均成活率达95.5%,刺参成活率100%。未混养刺参的对照组鲍鱼平均成活率为82.8%。混养实验组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本发明通过摸索刺参苗种投放时间、刺参苗种与鲍鱼的混养密度、养殖饵料及投饵周期等,可有效利用刺参的摄食特点与鲍鱼开展混养,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混养密度可依据刺参苗种与鲍鱼的大小进行调整,当鲍鱼壳长在4~6cm时,每平方米放养体长6~7cm海参最好为15只。当鲍鱼壳长在7~9cm时,每平方米放养体长6~7cm海参最好为10只。饵料为鲜活藻类及干品或配合饲料,投喂周期依据水温条件每隔2~4天投喂1次,以少投勤喂为主。本发明利可有效提高单位产量,具有较高养殖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炳坚,未经郭炳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字孢碱卤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喷射阀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