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浆固结沿空掘巷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2314.2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化敏;李东印;熊祖强;袁瑞甫;王文;韦纯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F15/00;E21F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结 沿空掘巷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固结沿空掘巷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有沿空掘巷技术,主要是用于低瓦斯工作面,沿着采空区边沿不留或少留煤柱,掘进下区段的回风巷道。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内聚积大量瓦斯。由于原区段进风巷道通常采用锚杆加锚索的组合支护技术,且考虑瓦斯尾巷的需要,原区段进风巷道通常垮落不好或基本不垮落,因此,采空区的边沿附近塌落不密实。高瓦斯工作面如果不留或少留煤柱,将无法阻止采空区聚积瓦斯的大量外泄,因此,必须考虑留下较大的区段煤柱,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阻止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聚积瓦斯大量外泄,同时,又可以把原区段进风巷道和瓦斯尾巷之间的煤柱绝大部分或全部回收的注浆固结沿空掘巷工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浆固结沿空掘巷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高瓦斯工作面回采过后,自瓦斯尾巷通过区段煤柱向区段进风巷施工钻注浆孔和/或在区段进风巷内铺设注浆管;
再通过施工的注浆孔和/或铺设的注浆管,向已垮落或部分垮落的区段进风巷注浆,注浆体与垮落顶板岩块形成固结体,以充填报废的区段进风巷,并封堵采空区的有害气体;
然后沿区段进风巷方向,在所述区段煤柱靠近区段进风巷的内侧留煤柱或完全沿固结体边缘,掘进新的区段巷道,作为下一区段的工作面回风平巷,实现对所述区段煤柱的回收。
所述注浆孔的终孔位置位于区段进风巷巷壁的顶部或者注浆管的终孔位置位于区段进风巷道内的顶部。
注浆时应先将穿过所述区段煤柱且连通区段进风巷和瓦斯尾巷的联络巷密闭并注浆封堵。
本发明用注浆的方式很好地充填固结原区段进风巷道,隔离采空区,可阻止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聚积瓦斯大量外泄,在所述区段煤柱内侧留一个很小的隔离煤柱,或完全沿固结体边缘,在原区段煤柱内重新掘进巷道,作为下一个区段的回风平巷,可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开采作好准备,同时,可以把原区段进风巷道和瓦斯尾巷之间的煤柱绝大部分或全部地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I-I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注浆固结沿空掘巷工艺方法,是实施在高瓦斯工作面回采过后固结充填的工艺方法,在原开采煤体2上侧为区段回风巷1,原开采煤体2下侧为区段进风巷3,采空区4位于原开采煤体2后侧、区段回风巷1与区段进风巷3之间,区段进风巷3下侧为区段煤柱6,区段煤柱6下侧为瓦斯尾巷7,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高瓦斯工作面回采过后,自瓦斯尾巷7通过区段煤柱6向区段进风巷3施工多个注浆钻孔8并在区段进风巷3内铺设注浆管10,所述多个注浆钻孔8穿过区段煤柱6,注浆钻孔8的终孔位置位于区段进风巷3巷道壁的顶部;所述注浆管10位于区段进风巷内,注浆管的终孔位置位于区段进风巷3内的顶部;
(2)再通过注浆钻孔8和铺设的注浆管10,向已垮落或部分垮落的区段进风巷3注浆,注浆时应先将穿过所述区段煤柱6且连通区段进风巷3和瓦斯尾巷7的联络巷9密闭,并注浆封堵,注浆体与垮落顶板岩块形成固结体,以充填报废的区段进风巷3,并封堵采空区4的有害气体;
(3)然后沿区段进风巷3方向,在所述区段煤柱6靠近区段进风巷3的内侧留小煤柱11或完全沿固结体边缘,掘进新的区段巷道5,作为下一区段的工作面回风平巷,实现对所述区段煤柱6的回收。
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可单独施工多个所述注浆钻孔8,通过注浆钻孔8向已垮落或部分垮落的区段进风巷3注浆。或者也可单独在区段进风巷3内铺设注浆管10,并通过注浆管10向已垮落或部分垮落的区段进风巷3注浆。均可达到发明目的。
本发明用注浆的方式很好地充填固结原区段进风巷道3,隔离采空区4,可阻止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空区4聚积瓦斯的大量外泄,在所述区段煤柱6内侧留一个很小的隔离煤柱11,或完全沿固结体边缘,在原煤柱内重新掘进巷道,作为下一个区段的回风平巷,可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开采作好准备,同时,可以把原区段进风巷3道和瓦斯尾巷7之间的煤柱绝大部分或全部地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2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豆山楂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酒神菊蜂胶沙棘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