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管件的模具注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3094.5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跃;谭建志;曾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L23/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邱奕才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模具 注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内衬塑外覆塑钢塑复合管件的模具注塑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新兴的内衬塑外覆塑钢塑复合管件产品,由于产品外侧胶层与内侧胶层没有相连接,中间有钢件分隔开,注塑时要难以一次成型。而用二次成型,先通过一套模具成型内侧或外侧胶层,再放到另一模具成型另外的胶层则大大增大了模具难度。而且,第二次成型时难以定位,增加了模具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增加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一次注塑成型内衬塑外覆塑钢塑复合管件的注塑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设计的复合管件的模具注塑系统,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型芯和滑块座,型芯设置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滑块座设置在型芯后侧,还包括牙套和注塑通道,牙套设置在型芯前端,注塑通道包括连通型芯中心流道的内注塑通道和外注塑通道。所述牙套作用是分隔开内侧层和外侧的胶层, 实现封胶的目的。模具完全闭合后开始注塑, 利用细水口的结构,主流道出来后分内注塑通道和外注塑通道注塑,一条支路通过大水口然后再注射入外侧型腔,另一条支路是从转到型芯中心流道,再转到两型芯碰穿面的流道,最后注射入内侧型腔。开模时流道系统主流道废料被推出, 滑块抽芯时由于滑块座上设计有顶针机构,顶针顶住型芯中心流道,使其不能粘住型芯一起抽芯,直到此段流道与型芯的流道壁松脱为止。最后由模具上的顶出系统顶出第二模板上的流道废料和整个产品, 通过夹具将牙套扭出,此牙套又循环的连接到待注塑的玛钢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牙套内侧设有锥形腔体,便于型芯插入。
进一步的,所述牙套前端外侧设有密封管螺纹,便于与玛钢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牙套后端内侧设有内六角槽,便最后旋转拆下牙套。
为了便于除去注塑的废料,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水口推板和上模座,并设置有注塑进料的唧嘴和两个钩针贯穿水口推板和上模座,唧嘴连通内注塑通道和外注塑通道,两个钩针针对内注塑通道和外注塑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座后侧连接有油缸,前端设有穿入型芯中心流道的中心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座前侧设有型芯固定板。所述滑块座前端设有顶针固定板,还设有小回针,所述小回针和中心顶针固定在顶针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第二模板上设有顶针。
本发明实现了内衬塑外覆塑钢塑复合管件的一次注塑成型,可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降低了模具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内衬塑外覆塑钢塑复合管件产品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注塑时通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模具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注塑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注塑前先做一标准牙套7的密封管螺纹24连接在玛钢件21的密封管螺纹23上, 此牙套7作用是分隔开内侧胶层22和外侧胶层20, 实现封胶的目的。牙套7跟连接好的产品一起放在在模具上的定位托块上实现了初步定位,型芯3进芯时插向牙套7的中间的孔,牙套7内侧设有锥形腔体,孔壁从锥度面慢慢过渡到直身段,直身段与型芯3滑动配合,就这样实现了最后的定位。模具完全闭合后开始注塑, 利用细水口的结构,主流道出来后分成内注塑通道和外注塑通道注塑,外注塑通道从点A转大水口然后再注射入外侧型腔,内注塑通道是从点B转到型芯3中心流道,再转到两型芯3碰穿面的流道,最后注射入内侧型腔。开模时流道系统在A,B两点拉断,主流道废料被水口推板12推出, 滑块抽芯时由于滑块座1上设计有中心顶针6,中心顶针6顶住型芯3中心流道,使其不能粘住型芯3一起抽芯,直到此段流道与型芯3的流道壁松脱为止。最后由模具上的顶针15和16顶出第二模板14上的流道废料和整个产品,最后通过夹具将牙套7扭出产品,此牙套7又可以循环的连接到下一个待注塑的玛钢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微波连续逆流提取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