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传输IP数据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3538.5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舟;韩锐;王劲林;郭志川;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世网伟业数字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有线电视网络 ip 网络 传输 数据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技术,特别涉及融合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传输IP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采用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入户带宽一般为2M,难以满足用户对高清晰度音视频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达千家万户的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大众信息载体。有线电视网络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可以承载大量高清和标清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可以传输高速IP数据业务。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正在逐步试点中,如采用DOCSIS、EOC等技术实现IP网络宽带接入,但由于双向改造的成本较高,目前用户普遍使用的还是单向的有线电视网络,难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IP数据业务。
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网方案包括:DOCSIS和EPON+EOC
如图1所示,图1为基于DOCSIS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示意图。DOCSIS系统主要由IP网络、DHCP服务器、CMTS、有线电视网络及用户终端CM组成。CMTS与CM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相互连接,其下行占用一个频点与有线电视一同下传,上行在5~65MHz范围内。DOCSIS方案在北美已经使用多年,通过对信号进行QPSK/QAM调制,在HFC低频端进行双向传输。基于DOCIS的有线电视网络由于其网络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回传通道的加入为网络设计、调试、检测、维护带来了新的内涵和挑战,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正确调试、高效维护构建高可靠性的双向有线电视网络平台是一个难题,这种技术复杂,对广大有线技术人员不是件易事。同时,DOCSIS主要应用在北美,设备制造厂商数目少,设备的成本和运维成本比较高。DOCSIS核心技术主要被国外掌握。
如图2所示,基于EPON+EOC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示意图。在分前端机房部署EPON的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光信号通过树形无源光分配网络到达小区光节点;根据光节点的覆盖范围,选择在光节点处放置光分路器,进一步将光纤延伸到楼道放置光网络单元(ONU),也可以选择在光节点处放置ONU,最后通过EoC入户。EOC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频率和频谱占用率问题,高频EOC在网络适应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EOC接入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各厂家是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目的,由于EOC缺乏在大型网络中的实践检验,设备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目前暂没有明确定论。多业务支持能力还有具体的测试,在规模应用与网络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双模接入装置是一种能够分别接入IP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装置,但一般的双模接入装置中两个网络通路是相互独立的,每个通路的数据独立接入和传输。IP数据只能在IP网络通路中传输,无法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资源。当前宽带IP网络的接入带宽一般在4兆以下,难以满足高清电视点播、时移收看等业务的需求,而有线电视网络的下行带宽能够达到几十乃至上百兆,如果能够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IP数据,实现IP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IP数据融合传输,将极大的丰富用户接入的带宽能力和宽带音视频业务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融合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传输IP数据的系统及方法,以使得用户能够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丰富带宽资源,又能够较少的增加用户使用成本,使用户在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的基础上,实现IP数据的透明传输,极大增加用户下行接入带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融合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传输IP数据的系统,包括:具有有线电视网络和IP网络两种接入方式的双模接入装置;所述的双模接入装置包括:IP网络模块、有线电视网络接收模块和网络配置模块;
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前端服务器;所述的前端服务器包括:上行数据处理模块和下行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的网络配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的下行数据处理模块获取有线电视网络下行通道参数,配置IP隧道参数,并与所述的前端服务器建立IP隧道连接;
所述的IP网络模块,包括TCP/IP网络协议栈,用于接收局域网IP终端的上行IP数据包,通过所述的TCP/IP网络协议栈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并通过所述的网络配置模块建立的IP隧道向所述的上行数据处理模块转发;
所述的上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IP网络转发上行IP数据给目的服务器;
所述的下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受目的服务器发送的下行数据,将下行IP数据封装成TS传输流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转发给有线电视网络接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世网伟业数字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世网伟业数字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 下一篇:最佳透过率可调的激光器